第115章 帝王怒,则伏尸百万?手心手背都是肉(第2页)

今朝廷当整顿军备,北征鞑靼以安大明天下百姓之心,尤其是解救边地子民,树立我大明国之威望才是啊!”

朱能是真的怕,他之所以请朱棣来这里,而不是带着朱武主动找朱棣说,就是不想将这件事闹大。

如果朱高煦真的死了,或者重伤垂危,他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到时反正将难题交给朱棣,朱棣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甚至还可能会上书劝谏朱棣务必严惩。

但现在情况大为不同,只要朱高煦安全,没有任何事,那这件事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因为能够调集那样的精锐对朱高煦动手的,就那么一两个人,现在要是让朱棣这样气冲冲的发泄,过后该怎么收场?

朱能很清楚,现在朱棣正在气头上,是在无比愤怒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一旦出手,必然会掀起一场极大的风暴,哪怕是洪武年间的四大案,恐怕都得往后靠了。

一旦那样做了,朝堂动荡,天下不安,内有奸人作祟,外有鞑靼部的侵扰,大明将会陷入危机之中。

朱元璋那样杀,朝堂与天下不会有事,那是因为朱元璋有着绝对的威望。

但朱棣在这方面明显差于朱元璋,因为朱棣虽然是以靖难的口号上位,但说到底,就是篡位!

如果朱允炆不是朱棣的侄子,而是兄弟,都算不上篡位,还可以算争斗,都还可以洗,只要是嫡子,争一争怎么了?

朱棣本身得位不正的情况下,威望就没有多高,现在要是再来这么一出,会出大问题。

尤其是现在朱棣哪怕发泄了,但发泄之后呢?

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甚至还可能牵涉到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到时他朱能,就是罪人,指定要被拉出去平息事端,因为这事是在他府里发生的。

死他一个人,朱能都还能认了,但到时死的可能甚至会是全族,朱能既忧又怕啊。

朱棣死死的盯着朱能,他很想让朱能放开手,但话到嘴边,朱棣说不出口。

刚才他确实是怒火攻心,此刻虽然也愤怒,但帝王的理智也在开始抢占脑海的高地。

他很清楚,朱能说的是对的,现在他要是这样做了,到最后将很难收场。

因为要么皇权遭到打击,要么天下动荡不安,两个结果,都不是朱棣想要的。

朱棣悲愤的闭上双眼,随着愤怒逐渐降低,理智逐渐回归,朱棣已经猜到是谁想要朱高煦的命了。

在大明,能够瞒着锦衣卫派出这样的精锐伏杀朱高煦,只有朱高炽、朱高燧,以及他自己可以办到,其他人都不行。

而这事又不是他做的,那么唯有朱高炽与朱高燧,这让朱棣很是无法接受。

他一直在为不让朱高煦三兄弟兄弟相残而考虑,一直在努力的去做,结果偏偏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怎么能不让他心痛。

朱棣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幸好朱能眼疾手快,将朱棣扶着坐在椅子上。

朱棣此刻还在想着这些,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更改,他现在只有一个期盼,那就是这事不是朱高炽做的。

只要不是朱高炽做的,那都还有希望,而要是朱高炽做的,他真的得考虑大明的太子,要不要换人了。

因为真是朱高炽做的,如今他还在的情况下朱高炽都迫不及待,一旦他不在了,那朱高煦与朱高燧,恐怕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回想着朱高炽的以往,点点滴滴,以及朱高炽的性格,他对朱高炽的了解,朱棣实在想不到朱高炽杀朱高煦的动机与理由,而且他也真不相信朱高炽会这么蠢,做这样的事情。

而朱高炽在朱棣的脑海中逐渐被排除,剩下的那个人,就是朱高燧了。

“老三,我真是看错你了啊!”

派出了朱高炽,剩下的朱高燧,朱棣是越想越有可能,因为只有朱高燧有这个动机,水越浑,对朱高燧越有利。

而且朱高燧也是最想留下朱高煦的人,想着当初朱高燧竟然和那些人一样劝他留下朱高煦,朱棣心头越发的心寒。

然而紧随其后,朱棣又无比的失望、心痛,他可是知道,当初靖难时,还是朱高煦手把手的教朱高燧打仗啊,朱高燧竟然下得去手,竟然会想到杀自己的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