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背后有大明撑腰就敢收大汉的税?当灭之!(第2页)

让那些有钱人能够选择你所经营品牌的产品,更是逐渐形成一种身份的象征。

所以价格这块,尽量高一些,让人觉得高端就可以了。”

“这样吧,等后面我将这些写出来,到时候给你看,你可以在我给你的思路基础上,尝试一些其他的。

这样一来,内府的进项基本就解决了,这样以后一直延续下去,起码到了这个位置也有自己的金库,国库有困难的时候,也不至于一筹莫展了。”

朱高煦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去做,接下来他也确实要开始布置。

内府相当于帝王的小金库,这个是必须要有的,有时候对国库的影响,还是太大。

因为每一年朝廷都会预算各方面的花销,也就是国库里的银子,基本在开始征收时,就已经有了去处。

额外没有预估的花销,一旦多了,势必会影响大汉本身的发展。

最典型的,就是满清那位十全皇帝了,自己出去玩,将国库的钱花了个干净,朝廷没有了银子,又能做什么事?

有了自己的小金库,要是真有败家一点的子孙,起码凭借着内府的进项,怎么也可以支撑了。

韦婉芸听着朱高煦说的,心头满是沉重,因为朱高煦说的许多,她一时都有些无法理解。

是的,理解都难,更不要说去做了。

而且朱高煦说的这些,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了一会,韦婉芸放弃了,目光幽幽的看向朱高煦。

“既然王爷你这样说,那我就等着王爷写出来了。”

“哈哈,芸妹,可是难得见你这样,我尽快写出来,写通俗易懂一些。”

韦婉芸看着朱高煦这得意骄傲的样子,直接将朱高煦赶了出去。

将朱高煦赶走,自己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朱高煦说的这些,在纸上写着。

虽然那些难以理解,但韦婉芸也没有放弃,哪怕朱高煦会整理出来给她,但她还是想要自己去思考。

走出来的朱高煦,一阵摇头苦笑。

其实他要是不出来,韦婉芸哪里能够赶得走。

不再去想,朱高煦往前殿走去,接下来他要开始安排大汉接下来的扩张事宜了。

就在这时,枚青匆匆走来。

“王爷,李阁老有要事求见,正在前殿。”

朱高煦当即加快脚步,他正要找李定荣,没想到李定荣就来了,还有要事?

朱高煦心中一阵好奇。

来到前殿,见李定荣神情凝重,朱高煦知道肯定发生大事了。

“定荣,出什么事了?”

“王爷,代表大汉的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满刺加国与苏门答刺国,要征收航船税。

这个航船税,其实也是满刺加国与苏门答刺国起来之后所设立的,实质就是过海费。

我们的船队哪怕表明是大汉船只,但两国依旧要征收,并说除非有大明文书的船队可以不收取,其余任何船队都要收取这笔钱。

苏门答刺国与满刺加国,臣都下去了解过,这两国,都是大明下西洋的船队负责人,郑和扶持起来的。

满刺加国原本就是一个小渔村,但在郑和的扶持下,如今掌控了马六甲海峡南部,并且还在不断吞并满者伯夷国与帕塞国疆域。

苏门答刺国也是郑和扶持该国王子,将要篡位的伊斯干达赶走,如今苏门答刺国掌控马六甲海峡北部。

只要是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都会被这两国收取费用,因为他们背后,有大明,所有小国,敢怒不敢言,只得交钱。

两国现在越发壮大,臣闻言,苏门答刺国有军五万余,满刺加国有军已经高达十万余。”

朱高煦听后,神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些,他本来就知道。

满刺加国与苏门答刺国,准确来说,在永乐时期,就是大明的外府,是作为与旧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军镇的存在。

他要是没有记错,明年,郑和就会带着朱棣的诏书,册封两国国王,同时还会建立城栅、仓库,以作为经大明营西洋的中转站。

至于最后的结局,随着满刺加国的强大,满刺加国王拜里米苏拉为了摆脱大明的儒家文化影响,选择了大力推行伊斯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