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朱高煦的目标,海军大规模出动!(第2页)
刚才他没有反对,是朱高煦直接就在安排了,那个时候他不能反对,不然朱高煦听了就是有损威严,不听就彻底没有转圜的余地。
在李定荣心中,如今最为重要的,还是应付大明此次可能带来的危机。
本来李定荣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引得大明这么重视。
原本他预计的还得等一年左右,那时大汉的高产水稻逐渐传出风声,大明才会这样做。
但现在直接被大汉出来的火枪与火炮替代了,被大明所知晓,朱棣早早开始要准备动手。
这本身就是提前,大汉的重心就应该放在度过这次危机上。
偏偏这个时候朱高煦还要选择开疆扩土,李定荣是真的着急了。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听着劝谏的话语,却是摇头,他这样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定荣,你来看地图,这是周边诸国以及海域,现在我问你。
如今满刺加与苏门答腊被我们所占据,在大明不会放弃下西洋的前提下,那么大明该怎么选择中转枢纽?
且马六甲海峡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大明为了防止被我们卡脖子,那么他还可以从这里进行绕行(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从这里同样能够下西洋,只不过还需要沿着这里(苏门答腊岛)上来罢了。
从这里走,就可以不被我们卡脖子。
选择绕路还是选择一条被我们控制,随时可能会被我们制裁的路,你觉得大明会选择哪一种?”
“若是我,会选择绕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不走马六甲海峡。”
李定荣很实诚的说出了答案,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来的选择。
走一个随时可能对自己船队出手的马六甲海峡,不如走一个不敢招惹大明的地方。
这里的几个小国,没有一个是敢招惹大明的。
而且按照朱高煦说的,他还明白一点,那就是爪哇国,恐怕会成为大明新的合作者,成为郑和舰队下西洋的中转枢纽站。
那么这个地方,会更加的安全,大明不走这里走哪里?
至于绕路,所绕的路也不是那么多,这太容易选择了。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指出来的巽他海峡,一声叹息。
“看来你也明白,但你可知,一旦让爪哇国与大明达成合作,加上与大明交好的渤泥国等国,大汉反而会在大明的包围里面!
我们南下以及东出,包括就是西出,到时郑和的舰队,都能来堵我们。
海战还好,我们的海军有绝对的优势,但若不是海战呢?
一旦大明在这里驻军,周边的小国再靠向大明,你自己想想,到时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朱高煦不知道朱棣有没有看到这点,有没有想到这点,但无论朱棣有没有看到,有没有想到,他都必须要提前将这个情况给扼杀在摇篮中。
南洋的其他任何小国靠向大明,与大明合作他都不怕,唯独就是爪哇国。
这里的地理位置过于重要,且一旦出现了他所说的局面,对大汉极为不利。
到时直接就会被大明牵扯,他想要往南洋扩张,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只要控制这里,今后郑和的舰队想要下西洋,无论怎么走,都得经过他的同意,不然,郑和就休想过去。
除非走另外一条究极绕路的航线,那就是从吕宋直接南下,直达东帝汶,再从东帝汶与达尔文中间的那条路过来。
但是从那边过来下西洋,不仅是绕路了,还要经过深海区,深海区的海浪,以及海域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船队想要在深海航线,是可以的,但前提得是海绵风平浪静。
不然最为合适的,还是像郑和之前下西洋那般,贴着海岸线前进。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可不是出来胡乱晃悠的,如果只是在海上胡乱晃悠,那没有任何意义。
这条航线,是肯定没法走的,因为哪怕绕过来,只要走近海,都会遇到他可能的阻拦,会导致出现一样的结果。
李定荣看着地图,短暂的陷入了沉默。
原本他是没有想到这些的,但朱高煦这么说出来,他才发现,这个位置对如今的大汉有多重要。
良久,李定荣苦涩一笑。
“王爷大才,臣敬佩,臣确实没有发现这个地方如此的重要,这是臣的失责,请王爷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