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朱棣与朱高炽的凝重与惊叹(第2页)

如今朱高煦的大汉哪怕实力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又有了新的火器,但在朱棣眼中,他还压得住,朱高煦在他面前还翻不了天。

以前可以将朱高煦当做透明的,只不过变成了以后需要重新慎重对待。

以往在广西与云南布置重兵就能防范朱高煦,如今只不过变得更难了一些罢了。

尤其是大汉展现出来的火器,这才是让他难以放心的根本。

“老大,你有些紧张?你不用解释,紧张是正常的,老二大汉的发展太快了,这还是目前,以后还会发展成什么样,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你看看杨士奇在信中写的,老二在那里的民心太过于稳固了,而且除了变革商税,开海外,还改变了税收制度。

那里的百姓富裕程度,也已经不差了,在大明难得的香料,在大汉,却只是一些普通用品,寻常百姓都能够买得起,这些,都是问题啊。

接下来我们需要想一想了,既然老二在外面都能发展起来,那大明是不是也可以适用这些法子?

赋税制度,商税,开海等等,大明是否也需要那样这样去做?

这些问题你下去好好想,若是可以整理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而要是不行,必须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在大明不行。”

朱棣并没有默守陈规,在他眼中,只要能够让大明更加富裕,让百姓稳定,能够增强大明国力的法子,就是好法子。

如今大汉又做出了示范,他是真的想要看看大明能不能行。

朱棣迫切的想要增强大明国力,证明自己比朱标强,更是要比建文强得多,他下去后能够理直气壮的告诉朱元璋这些。

他也更想对草原诸部动兵,但苦于大明如今国力有限,他是一忍再忍。

如今大汉已经证明了,这些法子是可行的,他不介意让大明也改一改。

大明可是外面那些地方好太多了,外面那些地方,在他眼中都无法与大明相比,只要大明发展起来,又何须在于朱高煦是否发展起来。

相反,如今的大汉,反而是在给大明指引一条可行的路,并且朱高煦还在前示范。

大汉走错的路,大明不走,大汉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大明跟上就是。

之所以先让朱高炽去做,他就是想要看看朱高炽是什么想法。

大明不能再一成不变了,不然,迟早要被朱高煦的大汉所超越。

虽然在他看来不可能,但如今朱高煦给他的意外太多了,万一被朱高煦做到了呢?

朱高炽闻言,心头更加沉重,他就知道,朱棣对这些会有想法。

当初朱高煦刚出去时弄出来一个摊丁入亩,朱棣就想要实行,后面请出了姚广孝,但后面姚广孝一直消失不见,别人不知道,但他有种预感,朱棣恐怕已经在开始布局这些了。

这次朱棣让他做这事,这明显是要看他的态度啊。

就在朱高炽沉思时,朱棣的声音再度传来。

“如今老二大汉的发展确实有些过于快了,必须要限制一番才行。

这事你也要下去好好想一想,过些日子我们一起商议该怎么做,才能限制老二大汉的发展。

除此之外,这次老二在外面将那些地方发展出来,那是不是代表着,外面那些看着贫瘠的地方,其实是有可发展空间的?

若是这样,大明也要不要开始对外进行相应的扩张,尤其是南洋,如今老二攻下了满刺加与苏门答刺两国,若是任由老二这样发展下去,到时南洋诸国,会不会是老二接下来的目标?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去衡量的,并且考虑这些事情的前提,还不得影响大明对瓦剌与鞑靼的打压。

瓦剌与鞑靼不削弱,大明北境永无宁日,一旦让草原的鞑子强大起来,对大明的威胁比老二的大汉要大得多。”

朱高炽一一记下,原本国事就多,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是什么样的日子了。

这些问题,朱高炽也赞成要思考清楚,毕竟说千道万,还是如今的朱高煦,必须要限制了,不然任由朱高煦这样发展下去,大明恐怕都真会被超过了。

他是最不愿看见这种事情发生的,他能够容忍朱高煦在外面,前提得是朱高煦在大明面前只能有勉强自保的实力,若是差距不大,甚至大明被反超,他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