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902章 郭家的二公子(第2页)

 此时, 

 还有些迷糊的张瑾瑜,一封书信读完,不光酒全醒了,还出了一身冷汗,郭家,和张家,真有这么深的情谊,仔细回想脑海中的记忆,还真是有这些画面, 

 但陈年旧事,好似记得这十余年的时间里,郭家和张家几乎断了来往,关键在于,这封信,烫手啊, 

 先是挥手屏退左右,想了想, 

 静妃郭明月,还真的敢写这些,皇帝后宫,你胆子那么大,脸色一沉,问道; 

 “郭子衡,宫里传来的信件,可否安全,是否有人察觉?” 

 这才是关键,行事不密,万事皆休,静妃什么话都敢说,既如此,这条出后宫的线,定要隐蔽, 

 却见郭子衡,一碗汤饼吃完,炖肉也吃的干净,打了声饱嗝,听见问话,略微沉思一会,这才开了口, 

 “张大哥,宫里的路可信,后宫里有太监是郭家族人,其余的,不敢再说,至于信,出宫后,就有专门暗线送到府上,大哥和我拿过,其余人不曾碰过。” 

 孰重孰轻,郭子衡也清楚,既然侯爷这样问,定然是看了书信,写什么他不关心,只想着郭府如今大不如以前,靠近侯府合则两利的事,他如何不知, 

 尤其是父亲,在中山郡举步维艰,地方士绅豪强,还有部分官员,欺上瞒下,加之边军补给周转,说是寝食难安也不为过,自己也怕父亲撑不住,郭家以后就难了, 

 张瑾瑜眼神闪烁,这封信来的真巧,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贵妃省亲的时候来,之前郭家大公子派人去寻找岳父大人的时候,自己知晓此事,还特意叮嘱,把郭府的事过问一下,算是全了以往两家情谊,现如今这封信,这里面的情谊,以往的时候可不轻, 

 但为何去了关外,却形同陌路,来往甚少不说,两家贺礼来往几近全无,此中的事,谁能记得, 

 看着郭家二公子的眼神,他也不一定知晓, 

 “信看了,后宫省亲的事,无非是省亲别院,三日内,工部的大匠户就会去府上画图,至于如何改,你们自己商定,两家情谊虽在,但不必较真,自关内一别,十年几乎没有联系,本侯也不是忘了情谊,有些事,有些话,万不能说,当然,以后的事,以后再论,你就把此话回了吧。” 

 俗话说收尾的事要做的干净,拿起手中的信,靠近油灯的火苗,片刻就燃起来,落在地上烧个干净,火光映着郭二公子的脸面,青白不定,最后羞愧不已, 

 起身一拜, 

 “侯爷,此事弟定然把话带到,但有一事,应当解释一番,当年张伯父去关外,曾来府上议亲之事,但家父以关外苦寒为由推辞,张伯父无奈才走,可家姐始终同意,在家曾轻生过,元丰四年,家父为官遭小人锦乡侯陷害,不得已送家姐入宫,随后才转危为安,这些年,有隐蔽之事不能说,家姐在宫里还是完璧之身,弟所言句句属实,望兄长知晓,” 

 好似下了很大决心,才把在其中的密事说出,这些可都是杀头的罪名,张瑾瑜眼神一凝,静妃竟然还是完璧之身,锦乡侯又是如何陷害郭家的,这里面的事,定然不小, 

 “此话今日出,今日忘,你今日上门,就是为了修建省亲别院的事,其他的不曾说过一句话,日后要是有事,我会派人寻你的,可记住了,” 

 郭子衡脸色大喜,知道有些事定会查明原因, 

 “谢张大哥,弟不蠢,知道怎么说,还有,当年家父在户部任职,弟,告辞了。” 

 躬身一拜,张瑾瑜也没留着他,起身把人送出屋子,还在琢磨最后一句话,户部任职,那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待的,前任户部侍郎惨死,会不会与之关联,再说那个锦乡侯廖大平,酒囊饭袋一个,竟然能陷害别人,啧啧,人不可貌相啊, 

 但就算当年锦乡侯有官职在身,可如今闲散侯爵一个,想找他的事,都不容易,最后的难免让自己惊骇的就是宫里,静妃还是完璧之身,那其他妃子,是否也是一样,如果是真的,侧面能证明陛下登基之后,再无所出的猜测, 

 但总觉得有些诡异,毕竟之前还有三位皇子,另外就是,每次和陛下出游,并未感觉有异样,或许是后宫里,虽娶未碰,那这手段,出自皇后之手,亦未可知, 

 忽然, 

 门槛响动, 

 宁边匆匆走了进来,汇报道; 

 “侯爷,郭二公子已经回去了,” 

 “嗯,宁边,京城里面,分出人,去查查锦乡侯和郭家有什么恩怨在里面,当年郭家家主在户部任职,怎么又去了中山郡,锦乡侯为何要陷害他,或者说不是陷害,是参了他一本,查一查。” 

 张瑾瑜琢磨再三,此事还需要秘密查验,当年的旧事,虽然过了许久,怎么说来着,看似不起眼的事,到最后,反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得不小心, 

 “是,侯爷,末将记在心上,来此之前,末将派人去查了郭家两位公子,大公子虽然在禁军,但属于文官之列,任职于户部委派监察粮官,而二公子,则是在兵马司何大人手下效力,属实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