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719章 调征渠帅,共赴国难!(第2页)

 司马懿此刻正端坐在书房内,窗外是密布的乌云,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得知太原的变故,他并未显得惊慌失措,反而是一副早有预料的神情。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每一次敲击都似乎在计算着什么,那是对未来的预判,也是对时局的把握。 

 “父亲,汉军已入太原,匈奴三部也已归顺汉国。” 

 司马师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他步伐稳健,走到司马懿面前,双手抱拳,行了一礼。 

 他的面容与司马懿有几分相似,但更加年轻,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 

 司马懿闻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凝视着窗外的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这是迟早的事。”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可是,父亲,太原若失,对我大魏将是莫大的威胁。” 

 司马师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他深知太原的重要性,一旦落入汉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懿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看了司马师一眼,那眼神中既有慈爱,也有严厉。 

 “我岂不知?但天子之意,岂是你等能随意打听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显然对于天子的决策,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司马师闻言,不禁愣了一下,他当然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 

 天子执意派兵守卫弘农、轵关,而忽略了太原的防守,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但天子之意,岂是他们能随意打听的? 

 “汉军虽然大部驻守在弘农郡,但并没有发兵攻打的意思,反而是就地屯田。” 

 司马师试图寻找一丝转机,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仿佛希望父亲能改变主意,分兵支援太原。 

 司马懿闻言,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里是汉军的营地,黑压压的一片,如同乌云压境。 

 “此刻汉军不攻,不代表以后不攻。”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预判。 

 “分兵之后,弘农郡若被突破,我大魏将陷入被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将此消息送至洛阳,让陛下圣裁。我也会给陛下写一封信,幽州事定,或许可以让公孙渊与阎柔自幽州支援太原。” 

 他的言外之意很清楚,正面大军不好调动,只能寄希望于天子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做出正确的决策。 

 司马师闻言,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公孙渊,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此人虽为魏国臣子,但一直心怀异志,并不顺服。 

 若是指望他前来支援,恐怕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父亲,公孙渊并不顺服,真会助我大魏?” 

 司马师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司马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意中既有无奈,也有自信。 

 “公孙渊虽不顺服,但大魏若危,他岂能坐视不理?况且,幽州之事若定,他自会明白利害关系。” 

 司马师闻言,心中不禁释然了许多。 

 他相信父亲的判断,也相信公孙渊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于是,他再次行了一礼,转身离去,准备将消息送至洛阳,并等待天子的圣裁。 

 。。。 

 而在弘农背后。 

 洛阳,近日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魏帝曹叡,这位本应威震四方的君主,此刻却如同被梦魇缠身,夜夜难以入眠。 

 他的寝宫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张憔悴不堪的脸庞,两个熊猫眼格外显眼,仿佛诉说着他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魏军大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心神不宁。 

 汉军攻破洛阳的噩梦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悄然潜入他的梦境,将他从沉睡中惊醒。 

 那梦中的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让他心惊胆战,仿佛下一刻,洛阳城便会被汉军的铁蹄踏平。 

 为了释放心中的压力,曹叡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 

 他不断地从民间选拔美女,充入后宫,试图用美人的温柔与陪伴来抚平内心的恐惧。 

 然而,这种做法却如同饮鸩止渴,不仅未能缓解他的压力,反而让他的身体日渐亏空。 

 日夜临幸美人,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即便是珍贵的鹿血、百年人参等滋补之物,也难以恢复他的元气。 

 有时候,他甚至感到自己已无力回天,那曾经的雄风,如今已难以振作。 

 曹叡的寝宫内,美女如云,却无人能解他心中的忧愁。 

 他独自坐在龙椅上,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在看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但却又找不到破解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