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八百二十九章 收服美人,氏族初稿!(第2页)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他紧紧搂住孙鲁班,仿佛要将她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大虎,朕定不会负你。待朕一统天下,自会给你想要的幸福。”他的声音充满了温柔与坚定,仿佛是对她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誓言。

 寝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两人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

 月儿高悬天际,洒下银辉万缕。

 而孙鲁班主动献出自己的所有,诚心实意。

 今夜,一只高傲的大虎,他的心却是被刘禅收伏了。

 翌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蜀宫之中已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

 刘禅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

 尽管昨夜与宫中美人缠绵悱恻,直至深夜,但得益于神医华佗的精心调养,他的身体早已非昔日可比,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华佗,这位名震天下的医者,不仅医术高超,更对养生之道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为刘禅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起居之规,辅以特制的药膳,使得刘禅在享受帝王之乐的同时,也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此刻的刘禅,面色红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满足,仿佛昨夜的风流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匆匆用了早膳,刘禅便身着龙袍,头戴珠冠,步履稳健地走向议事殿。

 早膳虽简单,却也是色香味俱全,几样精致的小菜,一碗热腾腾的米粥,再加上几碟点心,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会过于油腻,影响早朝时的精神。

 议事殿外,侍卫们挺胸抬头,手持长枪,站得笔直,如同一尊尊雕塑,守护着这片神圣的殿堂。

 殿内,烛火通明,金碧辉煌,中央的龙椅上铺着柔软的锦缎,显得威严而庄重。

 刘禅踏入议事殿的那一刻,整个殿堂仿佛都为之一震,群臣们纷纷起身行礼,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刘禅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随后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四周,心中暗自思量着今日的朝政大事。

 未等刘禅开口,便有军报奏报如雪花一般纷纷送上前来,堆满了案头。

 这些奏报,有的来自边疆,有的来自朝内,每一件都关乎大汉的安危与兴衰。

 刘禅批阅奏报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份奏报都可能隐藏着国家的机密,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万千黎民的生死。

 因此,他对待每一份奏报都格外谨慎,重要的奏报更是亲自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重要的奏报,早已由尚书台、丞相府和间军司三方审阅过,并附上了处理意见。

 刘禅只需大致浏览一遍,便可做出决断。

 然而,今日的第一份奏章,却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份奏章,乃是关于编写《氏族志》的进展报告。

 编写《氏族志》的任务,刘禅原本是交给了张飞,这位大汉的猛将,不仅武艺高强,更对大汉的忠义之士了如指掌。

 然而,随着张飞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加之儿子张苞战死,使老人更是心神消耗巨大,这个差事实际上已经交由费祎董允等人去做了。

 刘禅翻开奏章,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大汉各大氏族的排行,以及排行的依据。

 他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姓氏,心中却泛起了一丝不满。

 只见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些功勋卓着、对大汉有着巨大贡献的氏族,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家族。

 然而,刘禅却发现,有些氏族的排行似乎并不完全合理,有的氏族虽然势力庞大,但对大汉的贡献却寥寥无几,却仍然被排在了前列。

 刘禅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满与疑惑。

 他心想:“这《氏族志》的编写,本是为了彰显我大汉的忠义之士,激励士气,团结民心。可如今这排行,却似乎有些偏颇,若是让将士们看到,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想到这里,刘禅不禁有些恼怒,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侍从,沉声道:“去,把费祎董允叫来,朕要亲自问他这《氏族志》是怎么编的!”

 侍从闻言,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多时,费祎董允便匆匆赶到议事殿,两人跪伏而下,朗声道:“臣等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