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740章 龙兴之地,天子之威!(第3页)

 

涿郡,这个对于大汉来说意义非凡的地方,这是先帝刘备的龙兴之地。

 

抵达涿郡的那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刘禅在涿县大堂中召开了盛大的集会,邀请涿郡刘氏之人前来赴会。

 

大堂内,烛火辉煌,气氛庄重而热烈。

 

刘禅端坐在高堂之上,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眼神中既有威严,又不乏亲和力。

 

他开口讲话,声音浑厚而富有感染力:“涿郡,乃我大汉之龙兴之地,先帝便出自此地。今日,朕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展望未来。我欲使幽州成为我大汉的坚固后盾,来年灭魏,便自幽州,诸位皆我大汉皇刘血脉,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纷纷响应,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则跪倒在地,表示愿为大汉效力。

 

刘禅见状,心中大慰。

 

接下来,刘禅开始遴选有才能者,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他都毫不吝啬地赐予官职爵位,以此激励更多人为大汉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还大肆招收讲武堂学生,培养未来的军事人才,既是为了加强国防,也是为了安定民心,让人们看到希望,相信未来。

 

与热闹的幽州不同。

 

千里之外的洛阳。

 

时间已经到了秋季。

 

天命六年九月,秋风带着几分凉意,卷起了洛阳城中的落叶,它们如同无根的浮萍,在空旷的宫殿间飘荡。

 

公孙渊的败亡如同这季节的更迭,不可逆转,大汉天子刘禅亲率大军抵达涿郡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迅速飞遍了魏国的每一个角落,最终落入了洛阳皇宫那深邃的太极殿中。

 

太极殿内,魏国皇帝曹叡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面容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凝重。

 

窗外,秋风萧瑟,落叶飘飞,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严冬和未知的命运。

 

曹叡的眼神在闪烁,那是一种混合了恐惧与慌乱的复杂情绪。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扶手,发出“咚咚”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殿堂中显得格外刺耳。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曹叡很快便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往日的镇定。

 

此刻的慌乱无济于事,唯有冷静分析,才能找到破局之策。

 

刘禅的到来,无疑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冀州没有山川之险可依,比起从弘农郡打入洛阳,汉军从这里南下无疑更为迅速。

 

更何况,汉国如今拥有了强大的骑兵,其机动性和战斗力都令人胆寒。

 

曹叡的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下一场大战,很可能是关乎魏国存亡的决战。

 

,则魏国国运犹存;败,则魏国恐将万劫不复。

 

这样的压力,让曹叡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辟邪。”曹叡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响起。

 

辟邪闻声,立刻从殿外走了进来,他的步伐稳健,神情肃穆。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辟邪深知此刻的局势有多么危急。

 

“速去弘农,召见大将军司马懿。”曹叡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司马懿是魏国目前最出色的将领,也是唯一能够对抗汉军的人选。

 

至于他想要用自己人的想法,在国家存亡之际,争权夺势自然也不必有了。

 

先确保魏国的存续,再来夺权罢!

 

辟邪领命,转身欲去,却又被曹叡叫住:“等等,告诉司马懿,速来。”

 

辟邪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

 

随着辟邪的离去,太极殿内再次陷入了沉寂。

 

曹叡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战场,看到了魏军与汉军的殊死搏斗。

 

他的心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失败的恐惧。

 

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面对,必须承担起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

 

十日之后。

 

在弘农的司马懿也接到了曹叡的急召。

 

他深知,这必然与当前的局势有关。

 

司马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

 

作为魏国的将领,他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存亡而战。

 

此刻,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司马懿迅速整顿军马,交代好弘农郡的后事,便率领一部兵马前往洛阳。

 

在前往洛阳的路上,司马懿的思绪纷飞。

 

他回想着自己与汉军的多次交锋,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的较量。

 

汉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兵力,更在于其出色的将领和战术,更在于其强大的国力以及武器装备。

 

而这一次,他必须找到破解汉军战术的方法,才能确保魏国的安全。

 

再败

 

魏国就败无可败了。

 

亡国就在眼前。

 

曾几何时,如今魏国的处境,便是当日刘备的处境。

 

但为什么,不到十年的时间,形势却是完全逆转过来了?

 

刘禅!

 

你不死,大魏何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