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八百一十九章 牧马北岸,战略后撤!(第2页)

他站在赵云面前,行了一礼,随即开口通禀起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粮草问题。

“将军,兖州、幽州虽已平定未久,但眼下的局势却愈发艰难。”军需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赵云的心上。

“今年天公不作美,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土地产出极为有限。加之山匪横行,屡禁不绝,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粮食,还时常袭扰我们的运粮队伍。更有甚者,魏国校事府一直暗中在这些地方破坏耕种,烧毁农田,以至于我们的后勤粮草供应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赵云闻言,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粮草乃是军队之根本,一旦粮草不济,军心必乱,到时候别说打仗了,就连维持日常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他赶忙问道:“那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军需官沉吟片刻,似是在心中盘算着剩下的粮草数量,然后缓缓开口道:“将军,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粮草只能支撑两个月了。”

两个月?

赵云心中一沉,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深知,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一旦粮草耗尽,汉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他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眉头皱得更紧了,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然而,赵云毕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困难吓倒。

相反,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应对之策,试图找到一条破解眼前困局的良策。

片刻之后,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们可以将战马在黄河两岸放牧。”

赵云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样既可以减少马匹牲畜对粮草的损耗,又能让战马得到充足的草料。”

军需官一听,脸上却露出了为难之色。

他犹豫片刻,然后开口说道:“将军,此计虽好,但恐有不妥之处。一旦我们将战马放牧在黄河两岸,魏军便会察觉到我们的粮草难以为继了。到时候,他们恐怕会趁机发动攻势,对我们不利啊。”

赵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他何尝不知道这个计策的风险,但他更清楚,有时候,风险就是机遇。

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军需官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说得对,但这正是我的计策。”

军需官一脸愕然,显然没有料到赵云会如此说。

他瞪大眼睛,看着赵云,仿佛在看一个疯子。

要知道,一旦魏军知道汉军粮草不济,他们肯定会在汉军缺粮难以为继的时候,倾尽全力发动攻势,试图一举歼灭汉军。

赵云看着军需官惊愕的表情,心中暗自好笑。

他何尝不知道这个计策的疯狂之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我要的就是让魏军以为我们粮草难以为继了。这样,他们才会放松警惕,认为我们已经无力抵抗。而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致命一击。”

说着,赵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和坚定。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看到了远处的战场和未来的胜利。

军需官听着赵云的话,心中渐渐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看着赵云那坚定的眼神和决绝的表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营帐外的将士们正在忙碌着,有的在训练,有的在巡逻,还有的在准备晚餐。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矫健和有力。

赵云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坚定地转过身来,对着军需官说道:“传令下去,立即执行我的计策。我们要让魏军知道,汉军粮草,难以维持了!”

成皋关,这座雄踞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险要关隘,此刻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愈发沉郁而庄严。关墙高耸,箭楼巍峨,石砌的城墙在岁月的洗礼下依旧坚固如初,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无数战火的洗礼。关上,守将立身城头,目光如炬,扫视着关外那片广袤无垠的战场。他身披重铠,甲胄在夕阳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面容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