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八百五十八章 文举武举,箭在弦上!




                下朝之后,阳光已斜洒在太极殿的琉璃瓦上,金辉闪烁,映得整个宫殿愈发庄严肃穆。



    诸葛亮迈着沉稳的步伐,穿过一道道雕梁画栋的长廊,最终来到了太极殿的暖阁。



    暖阁内,炉火正旺,暖气融融,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却也映照着即将展开的激烈辩论。



    皇帝刘禅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龙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



    他面容俊朗,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刘禅轻轻抚摸着椅臂上的雕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深重的问题。



    诸葛亮步入暖阁,行了一礼,道:“陛下,臣诸葛亮有要事禀报。”



    刘禅抬头,见是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丞相请讲。”



    诸葛亮站定,神色凝重,道:“陛下,如今大汉方才灭了魏国,天下虽已初定,但诸事未定,百废待兴。然而,臣闻陛下有意施行科举制,选拔寒素之士为官,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



    刘禅闻言,眉头微皱,道:“哦?丞相有何高见?”



    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道:“科举制确有好处,它能打破世家垄断,让更多有才能的寒素之士有机会为国效力。然而,其坏处也不容忽视。世家在地方根深叶茂,他们做官,方能顺利施行政令,因为地方百姓和士绅多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寒素出身的官员,且不说他们的能力如何,即便他们才华横溢,到了地方,恐怕也难以施行政令。



    地方百姓和士绅对陌生人多有抵触,恐怕不会听从他们的号令。”



    说到此处,诸葛亮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刘禅,继续说道:“再者,科举制一出,势必会损伤世家利益。世家大族历来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人脉,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如今天下虽然初定,但还有些地方尚未彻底拿下,人心未稳。此时施行科举制,恐怕会激起世家的反弹,甚至可能引发变乱。”



    刘禅听了,哈哈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道:“丞相多虑了。正是因为现在诸事未定,很多地方缺少官员,方才要施行科举制。朕要以寒素制衡世家,打破他们垄断官场的局面。



    等到天下平定了,科举制推行起来反而更加艰难。



    因为那时世家大族的势力会更加庞大,他们会更拼命地阻挠。



    如今天下都是大汉的,谁不服,谁要作乱,朕等着他们!”



    刘禅说着,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气势磅礴,仿佛要将一切阻碍都扫平。



    诸葛亮见状,心中暗自叹息。



    他知道刘禅年轻气盛,有着一股子冲劲,但也正因如此,他担心刘禅会因此而犯下大错。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陛下,即便如此,也应该先试点,不宜推广过大。否则一旦出现问题,恐怕难以收拾。”



    刘禅闻言,笑容渐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站起身来,在暖阁内来回踱步,道:“丞相,朕已经决定了。五月郡县乡试,七月州府府试,九月洛阳殿试。朕已经让讲武堂的人从乡试到府试,一律安排妥当。若有阻挠者,斩立决!”



    刘禅说着,语气愈发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转身看向诸葛亮,道:“丞相,你可知朕为何如此坚定要施行科举制吗?”



    诸葛亮摇头,表示不知。



    刘禅深吸一口气,道:“朕知道,世家大族势力庞大,他们掌控着朝廷的各个部门,甚至影响着朕的决策。朕要打破这种局面,让寒素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场,为朕效力。这样,朕才能真正掌握朝廷大权,实现自己的抱负。”



    诸葛亮听着刘禅的话,心中凛然。



    他没想到刘禅对科举制如此执着,甚至愿意为此冒险。



    诸葛亮深知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觑,一旦激怒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但此刻,他看着刘禅那坚定的眼神,知道无法改变皇帝的心意。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陛下,既然您已经决定,那臣也无话可说。但臣希望陛下能够谨慎行事,切莫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