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865章 士族猖獗,魏烬复燃!(第3页)

使者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将军放心,我等世家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只需将军配合,我等将暗中策应,里应外合,定能击溃汉军。至于具体计策,我等已备好详文,愿与将军共谋大计。”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到曹真手中。

曹真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信中详细描述了世家的计划、策应的方式以及预期的战果。

曹真越看越激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抬头看向使者,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他说道:“使者真乃天下奇才也!若得使者相助,我曹真何愁大事不成?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我需与手下将领商议后再做决定。使者可愿暂留城中,以待消息?”

使者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将军所言极是,我愿留在此地,以待将军佳音。只是,此事需尽快决定,以免夜长梦多。”

曹真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起身走到案几旁,提起笔来写了一封回信,交给使者带回。

然后,他吩咐手下将领将使者安顿好,并加强城防,以防汉军偷袭。

夜幕降临,城中灯火阑珊。

曹真坐在静室中,心中思绪万千。

他回想起使者的话语和密信中的内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期待。

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希望了。

只要能够得到世家的相助,他就有信心击溃汉军,守住这座城池。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在室内来回踱步。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这座城池,更是为了他的荣耀和梦想。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拼尽全力一搏。

与此同时,城外的汉军营寨中也是灯火通明。

汉军将领们正在商议围城之策,却殊不知他们的布防图已经落入了曹真之手。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将决定着这座城池和无数人的命运。

。。。

所谓师出有名,即便大魏皇帝已经兵败身死,但若要扯起魏国的旗帜,继续抗争,便需另立一位魏帝,以正名分。

在这乱世之中,寻找一位合适的帝王血脉,成了曹真心中的头等大事。

恰好,在徐州城中,还藏着一位曹魏的血脉,他便是太祖魏武帝的儿子,彭城王曹据。

夜色如墨,月光稀薄,徐州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才打破了这沉闷的寂静。

曹真身披铠甲,脚步坚定,带着几个亲信,悄悄地穿过了城中的小巷,直奔彭城王府而去。

彭城王府虽然依旧挂着王府的牌子,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府门紧闭,门上的铜环已经生锈,显得格外萧瑟。

曹真轻轻敲了敲门,连喊数声,才有人应声开门。开门的是一位老管家,他见到曹真一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随即便认出了曹真,连忙行礼道:“原来是曹将军,快请进。”

曹真点了点头,带着亲信们走进了王府。

王府内院,灯光昏暗,显得有些阴森。

他们穿过几道走廊,来到了曹据的寝宫。

只见曹据身穿一件锦袍,但袍子已经有些破旧,显然是久困徐州城,生活并不宽裕。

他坐在榻上,精神萎靡,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疲惫。

曹真见状,心中不禁一酸。他深知,曹据作为魏武帝的儿子,本应是享尽荣华富贵的,但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他此行并非来感慨世事的,而是有要事相商。

他清了清嗓子,对曹据说道:“大王,末将曹真特来拜见。”

曹据闻言,抬起了头,看向曹真。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不明白曹真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来见他。

曹真见状,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大王,如今大魏皇帝已经兵败身死,魏国社稷危在旦夕。末将以为,若要拯救魏国,便需另立一位魏帝,以正名分。而大王作为武帝之子,正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