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三百零九章 龙山深夜上礼佛,荆楚之地尚疮痍!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禅分别接见了孟建、庞德、殷寿、鄂焕,以及一些汝南士族代表。

 其中跟孟建庞德,那更是抵足而眠,整晚畅谈。

 一夜之后,刘禅与这二人的关系都近了不少。

 收买人心,不外如是。

 在离开前,刘禅还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百姓需要,并且发粮发钱,狠狠的操作了一波,在舆论宣传之下,刘禅的形象,简直要成圣人了。

 这走在路上,都要闪闪发光起来了。

 在讲武堂授课,刘禅亲自为在前番攻城略地讲武堂学生授剑毕业,并大加赏赐。

 获得士子人心,并且激励这些人为刘禅拼死效命。

 之后,便是颁布一系列的政令。

 重建汝南!

 首先要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让老百姓缓一缓,恢复农业耕种,只有粮食充足,民心才会安定。

 同时镇守汝南的军卒,要实行屯田制,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当然,战兵屯田,自然也是要给好处的。

 譬如说帮其成家。

 毕竟汝南大战多日,汝南男人死了一茬又一茬,不知道多少妇女成了寡妇。

 对于这种人口浪费的情况,刘禅自然不会应允了。

 然后要鼓励生育。

 因为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伤亡,人口急剧减少,所以需要加以补充。

 战后不要有大的工程,要让人力物力财力都恢复一阵子。

 便是汝南剩下的城池,也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围城为主。

 魏军主力离去,其留在城中的魏军,早就人心惶惶了,加上各城中的汝南人,可不会当魏国的死忠。

 拿下这些城池,不需要动用太多兵卒,只是需要多耗费些时间罢了。

 最后,便是要整顿秩序,防止疫病了。

 大战之后,有许多原本的良家百姓,都被逼得落草为寇。

 这些原本的良家子,能招抚,自然是要好生招抚的了。

 若是不听招抚,那也不必跟这些人客气。

 直接发兵讨之!

 山匪不除,要想恢复汝南生气,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疫病,便更需要预防了。

 瘟疫,民皆疾也。

 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头疼不已的灾难,大疫接大灾,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民众逃亡,最终王朝覆灭。

 瘟疫,先秦时期只发生过6次疫情,西汉有10次。

 到了东汉时期,疫病越来越猖獗,不仅流行的次数迅速增加,间隔的时间也变短。

 从公元25年东汉建国至220年东汉灭亡,在这195年间就发生了22次大规模流行的疫病,南方地区特别是荆州和扬州疫情发生最频繁。

 东汉时期疫病流行的次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以及严重程度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

 根据《汉书·地理纸》上的记载,汉平帝元始年间的国内人口曾经一度达到了6000万。

 而时间到了三国中后期之后,根据《通典》的记载,刘备建立的蜀汉,人口在90—95万左右。

 在魏国派兵攻占蜀汉后,两个国家的人口累计到530—540万左右。同时,吴国的人口则在230—250万之间。

 那么,就三国中期之后,其统计的人口之和还不到800万。

 中间整整消失了5200万人口!

 这足以说明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没有说谎!

 实际上引发如此巨大的人口消失事件,除去瞒报、水灾、战争和饥荒等因素,罪魁祸首则是瘟疫。

 大战之后必有大疫。

 毕竟汝南可是死了不少人的,有许多尸体,都来不及焚烧,一个处理不好,便会造成瘟疫大行。

 可惜张仲景在去年便去世了,不然他的《伤寒杂病论》可是专门针对瘟疫的。

 不过好在他手下有华佗弟子,预防这瘟疫,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一切事务都安排下去之后。

 在建安二十五年八月初。

 刘禅带着一千太子亲卫,便从新息出发,一路朝着江陵的方向前行而去。

 此行非是从江陵入蜀。

 而是刘禅要去了解荆南三郡的情况。

 是故

 刘禅也只是带了费祎一人而已,便是连两个舅子级别的人物:张苞、关兴都没带。

 “殿下,前面便是西陵了。”

 此刻天色阴沉,已经要入夜了。

 西陵城外,于禁亲自在城下迎接。

 “殿下,城中已备好酒席,不若今夜便在城中歇息,明日再出发罢?”

 刘禅本没有打算在西陵过夜的,但想了一下,还是说道:“那便看看将军治理江夏的成果了。”

 既然要待在西陵,刘禅今夜可不想什么事情都不干,总

是要了解各中情况的。

 于禁面露激动之色,连忙说道:“江夏诸事宜,还请殿下批评斧正!”

 这模样,这姿态,说于禁是将军,那简直是说错了,这是十足的政客模样。

 或许

 便也是因为于禁会来事,加上关键时刻能力不差,才能得到曹操如此重视与重用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