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雨落未敢愁

第五百八十六章 凉州归附,天朝上国!(第2页)

 “可惜了这个好地方了。”

 牛金叹了一口气,司马懿一旦做了决定,就不是其他人能够轻易更改的。

 “有甚可惜?这些地方可以划分给高句丽,扶余二国,以作他们出兵的报酬。”

 辽东的人若是全部迁走了,肯定会有草原的人涌入其中。

 好地方是不缺人的。

 相比于草原,辽东虽然冬日酷寒,但比之草原的生活环境,那还是要好上不少的,不然的话,当年公孙度也不会将基业选定在此地。

 辽东的威胁,在汉国插手之后,现在看来,短时间内问题是无法根除的了。

 但无法根除,不代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你辽东公孙氏不是与扶余、高句丽相善吗?

 现在我将你的地方赏赐给这些人,这些人占据了辽东等地,在你回来之后,难道还会拱手相让?

 届时辽东将会有大战。

 公孙渊赢了,也绝对元气大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威胁到大魏。

 而且到时候辽东公孙家与扶余、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威胁程度也是下降了好几个档次。

 公孙渊若是输了,那更好,东北方,魏国便彻底没有了威胁。

 “此事事关重大,须让陛下定夺。”

 辽东属国,辽东郡、乐浪郡,名义是上魏国的领土,将魏国的疆土送给扶余高句丽?

 这不是纯纯的卖国行径?

 哪怕是司马懿是大将军,也无法做这种决定。

 “自是要让陛下定夺,但是说法要变上一变,让扶余、高句丽协助我大魏守城,抵御辽东公孙渊!”

 地方虽然是给你们了,但只是‘租"给你们的。

 这不是给啊!

 虽然事实上就是给了。

 但说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若是大魏在与汉国的战争中得胜了,转头收拾这些异族,轻而易举。

 若是天下争鼎,魏国输了,汉国赢了,这里的事情,又与他何干?

 至于千古骂名?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若是魏国胜了,他司马懿便是能臣,忠臣,贤臣,名传千古。

 魏国若是输了,他司马懿还在意什么评价?

 赶紧的,毁灭吧!

 “接下来一个月,搜寻山中百姓,自愿出来的,可编入户籍,为大魏子民,若是冥顽不灵者,若是被发现,便充作奴隶。”

 汉国的优秀经验要学。

 当年刘公嗣经略巴郡的时候,那些方法,现在应用到辽东,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

 “可让人成立捕奴队,进山捕奴,一个奴隶三万钱,可卖至军中,不愿意发卖的,亦可自行处理!”

 财帛动人心,如此一来,那些藏匿在山中的公孙余孽,必是要连根拔起。

 削弱辽东战争潜力,是司马懿对汉国扶持公孙渊手段的回应。

 反正这些奴隶转手到洛阳,三万钱收的奴隶还是赚的,而且是大赚。

 只需一个月

 呵呵。

 山中恐怕便没有了辽东百姓了吧?

 除非这些人迁徙大山深处。

 但

 大山深处环境恶劣,蛇虫虎豹无数,能活着出来的,又有几个?

 “大将军英明。”

 牛金与胡遵听到司马懿这番话,眼睛都亮起来了。

 此番征辽,因为公孙渊出逃成功,功劳大减成色,若是能够运些奴隶发卖赚钱,却也是好回报。

 既然不能通过功劳得赏钱,便捕奴得赏钱罢!

 而且

 民间的捕奴队,如何比得上他们这些士卒组成的捕奴队?

 司马懿对牛金胡遵的马屁视而不见。

 现在他的心思已经不在辽东上面了。

 这个军报,要如何撰写呢?

 如何利用此番征辽,给自己谋得更多的好处?

 以及

 他的下一份捞功劳的差事,会在何处?

 吴国?

 草原?

 还是汉国?

 司马懿眼神闪烁,开始思量起来了。

 而另外一边。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安。

 此刻却是热闹非凡。

 长安城门洞开,巨大的城门,不断吞吐着来来往往的行商,以及一车接着一车的货物。

 长安城内,一片繁华景象。宽阔的街道上,商贾云集,各色人等络绎不绝。

 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贩们,或挑着担子,或推着车,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糖葫芦,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

 “卖馓子嘞——刚出锅的油炸馓子。”

 “走一走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送亲朋,送知已,送谁谁也忘不了你。”

 色目人、波斯人、西域诸国之人,他们身穿异域风格的服饰,带来了各种珍稀的异域商品,吸引着路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