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再去镇上(第2页)

    正因为如此,她的独特也让不少大婶们心底打了不字。

    物色儿媳的妇人想,果然是没了爹娘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而且还不会看眼色。

    儿媳妇不懂事还能教教,可身边还有个小累赘,这算什么?到时候是取个媳妇,还是娶个祖宗?

    准备物色女婿的妇人咬牙,这样貌一出来,可不就把自己女儿衬到尘埃里去了?

    可是这帮妇人即便心里如何翻腾,面上也无可奈何。

    这姑娘没爹没娘的,跟本村人也不沾亲带故,心里不喜也不兴指使人家,到时候可不得拖儿子(女儿)的后腿,如何还能谈上一个好亲家?

    宋欢不知道自己在村里人心中已经被打了叉叉,若是知道也无所谓,或者还挺开心。

    这个村里的少年人虽然不见任何女相,敷粉,但是不论是从三观还是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等各种都会不合。

    而且,在这里嫁了人跟上了枷锁一般,她也不想这样。

    她只想等阿弟成家立业后,她就可以过属于自己的潇洒日子。

    按这里成亲的年龄,到那时她也才二十三四,正值韶华,享受生活才刚刚开始。

    宋欢从梁大勇手里接过阿弟,见到主家都还忙着,也不上前话别,只让梁大勇带句话给泪包少年后,就带着阿弟趁着天色赶紧回家。

    宋欢没有打包什么,回到家一边跟傅渊之说吃席的情景,一边就着傅渊之煮剩下的红薯粥喝了起来,她和阿弟都没吃饱,如今胃口也越来越大,都是长身体的年纪,宋欢只想吃饱,不能半夜再饿醒来。

    傅渊之看着一连吃了两碗的宋欢,笑着说,“再有下次可以先在家里吃了再去。”

    宋欢和阿弟忙不迭低头。

    宋欢说道,“有经验了下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宋欢没吃桌上的米糠饼,那东西她一时半会儿的吃不下,所以她直接就没拿。

    宋欢觉得她还是得努力挣钱,最起码衣食住行,还有阿弟的学习都不能亏待了,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全家奔小康。

    第二天,宋欢背着猎物,手里提着麻袋,又踏上了去镇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