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颜昭(第2页)

    他就安心在乡野成为身心自由的闲散一员。

    而待他四十一岁那年秋,他为了生计又做了一县县令。

    那年,子多且幼,不善农事的他即便秉耒耜力耕,耕种也难以自给。

    遂由族人友人帮助成了一县知县。

    这个县令,他只当了三个月。

    最终,他还是因为不肯将自己陷入其中,不愿成为庸吏之一而挂冠离去。

    十几年的几上几下,让他对仕途彻底绝望,一腔热情化为一片冰水。

    明白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就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官场对于一个正直的人来说无异于密网之于鱼,宏罗之于雀。朝堂的黑暗就在于这帮丑类为谋私利而无所不用其极。

    既然大济苍生无望,莫如“击壤以自欢”,走一条独善其身的路。

    离开官场,他如释重负,顿感身轻意舒。

    闲时与友人结伴野游,觥筹交错,酬酢频频。

    他的心虽超然世外,却无法不食人间烟火。

    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很少,不能坐享其成,除了经营农田外并无额外的进账。

    多次辗转仕途,几度为官而存蓄不多,加之他不善经营,又生性嗜酒,贫困如影随形。

    直至一年一场大火,颠覆了整个颜家。

    不仅带走了他的大儿子,也带走了他悠闲自在的物质基础。

    狼狈的一家人只能缩在门前的船上,五个月仍然未定居下来,意外和失去儿子的伤痛在灾害来临下更是雪上加霜。

    经济拮据的生活更添窘困。

    粗粮裹腹,布衣御寒也成遥望而不可及。

    四十七岁那年,颜家举家迁居到了虔城。

    他生活拮据,在虔城多源于友人周济。

    这才有了那一方小院容身。

    而他这几十年以来,只看到官场尔虞我诈,还有自己的宏图难展,眼里却从来没装过身旁之人。

    他没察觉,自己妻子越来越沉默,脊背越来越佝偻,鬓边的银发一天比一天多。

    他没察觉自己的儿子越来越内向,寡言少语,不知上一次叫自己爹是何时。

    他责怪儿子为何如此平庸,却从未想过自己从来没有教导过儿子,没过问过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