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满城(第3页)

    

    一个地方的人口也会算在当地官员的政绩里。

    

    所以当初满城的人逃难到阳江府,虽然因为灾害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但是后来根据朝廷的政策也贷给了他们粮种以及土地进行耕种。

    

    只不过土地需要他们自己开荒。

    

    但可以免税三年。

    

    听着好听。

    

    实际上,刚开垦出来的土地并不肥沃。

    

    碎石多,草根多。

    

    处理起来极其麻烦。

    

    肥力都给灌木和野草吸收了。

    

    想种出庄稼,收成也不高或者基本没有。

    

    想活下来还是得勒紧裤腰带,依靠野菜草根度日。

    

    三年时间并不宽裕,只够收成慢慢变好。

    

    待收成有了好转的时候,又得交税了。

    

    满城的百姓就连解决温饱问题都是如此的艰难。

    

    宋欢一行人住进了一间客栈。

    

    这是他们找到的收费最便宜的一家客栈。

    

    一晚十文,要了两间人字号房,宋欢一间,三个男的一间,毕竟还没有收入来源用着老本,不能太奢侈,另外还给骡兄要了点草料。

    

    一晚上算下来得要二十一文,其中一文是骡兄的草料钱,再加上第二天早上的吃食,四人这么下来得花四十文左右。

    

    所以,能不住客栈还是尽量不要住客栈。

    

    在普通百姓家借住一晚上,也不过五文钱,虽然不提供吃食,但有厨房借用,他们自己也备有吃食,这吃的方面根本不需要担心。

    

    而今天是因为,到满城天色已经不早了,再加上要补充一些物资,就只能在满城里住一晚。

    

    至于为什么不去跟村里人买,就目前满城百姓的情况,也难。

    

    她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

    

    进了城里就不一样了。

    

    而且像盐、糖还有驱虫药之类的也需要进城买呀。

    

    正好也带阿弟进城来了解一下满城的物价。

    

    在离开阳江府之前,宋欢去购买物资之时就会把阿弟带在身边,让他对阳江府的物价有所了解。

    

    如今每到一个城池,把这些个城池当时的物价记录下来,写下具体日期。

    

    宋欢还教阿弟做了一份表格。

    

    如此就更快捷的对比出每个城池,这一年的是什么日期,物价几何。

    

    或许过个几年他们再回来,再重重新记录,两张对比后,就能知道这个城池在这段时间的物价水平涨幅情况。

    

    在他们科举答题时,能有这个数据基础作为支撑。

    

    碰到问民生这类的题目,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