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文会(可不订阅)(第2页)

    这时金鳌书院何岁暮起身指天道,“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跟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象山书院左道济又说道,“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干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宋欢坐在傅渊之身后偷偷打了个哈欠。

    他们说的这些每个字她都听得懂,但是连起来有些话就不懂其中意思了,要是有字幕就好了。

    傅渊之虽然全神贯注的听着前方论学,但也没落下宋欢。

    他背着身,偷偷递过了一张帕子给宋欢。

    宋欢立马接过,可不能让大家分心。

    她原本想让傅渊之和阿弟认真听,她在一旁做笔记,奈何她能力有限,用炭笔记下来的也只有自己听得懂的一些。

    不过,聊胜于无吧?

    她始终秉持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但是记笔记这个事不能边听边记,这样很容易把后面的知识点给漏了,衔接不上。

    所以还是得先认真听,这样脑中才能把这些话理顺。

    场内

    一开始都是学生互相交流,直到南湖书院的学子孟叔达,向着各位先生请教知行合一的问题。

    景贤书院刘景升先生说道,“此须识圣人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做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金鳌书院刘商音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之一物?”

    南湖书院胡季皮先生说道,“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