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渊欢之柒耶
第一百六十五章观察
宋欢打哈哈算是把这件事揭过。
主要是傅渊之并没有紧抓不放。
傅渊之在宋欢身边这么久,心里其实有些想法,只是他一直没说出来而已。
如今这么问,其实也有提醒宋欢的意思。
傅渊之不管宋欢究竟什么来历,他只知道,她是他一生都要保护陪伴的人。
如此就好。
只要她能在自己身边。
有些东西,探清究竟又如何, 不过徒增烦恼而已。
阿弟想起一路以来所见所闻,又说道,“有商队!他们可以帮忙推广啊?”
宋欢和傅渊之都没有急着回答他的问题。
宋欢只说道,“这个问题,你可以先自己想想。”
阿弟咀嚼着嘴里的番麦,感受着满嘴鲜香甜味,待咽下后, 这才应了一声。
其实这件事中不仅需要承担运输推广的传播者, 还得有愿意承担后果的接受者。
突然出现了一种粮种, 且比之水稻不差,晒干后存储得当放置一年两年都不成问题的粮食,对于百姓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儿饼的事。
百姓没有特地的“技术专家”指导,全靠自己种植经验摸索,不知会不会成活,也不知会不会结果。
即便有胆子大的人愿意尝试,也会因为不懂其种植条件,可能导致失败,这样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浪费了时间。
这些成本都是老百姓承担不起的。
当然,官方强制肯定不一样。
但问题就在于番麦不是强制种植。
这就在一定程度就抑制了它的传播速度。
就算是番薯,也是经过陈家六代人的努力才传至多个省。
六代人之后, 朝廷才下令强制各省种植,并附带兼职“技术专家”的县令, 这才能遍及全国。
但陈家这样的儒商又岂是这么容易有的?
何为儒商?
即以儒者之仁心经商, 不欺不诈不哄不骗, 不取不义之财, 不为不仁之事,富而好礼,兼济天下。
陈家耗时六代人的努力才等来了朝廷的推广。
所以,商队即便有这个心,也没陈家这份能耐。
而一路过来,又能看到几个如陈家一般的儒商?
朝堂局势越来越紧张。
当今在登上帝位前期尚能知人善任,政治上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在位这么多年,称雄一时,但晚年却沉溺享受,整日纵欲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