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投弹不过山海关(第3页)


康应乾一脸尴尬,岔开话题道:

“王经略前日奋勇杀敌,披坚执锐,为何今日突然就要归顺?”

王在晋不假思索道:

“彼时不知开原军威,冒犯平辽侯。而今才知开原战力无双。惭愧!惭愧!”

康应乾哈哈大笑,低声音道:

“平辽侯这两日心绪不宁,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这议和之事交给你来做,将来平辽侯入关定鼎天下,也不会忘····”

王在晋擦了餐额头汗珠,忐忑不安道:

“议和?你们前几日不是说,已经和朝廷谈好了吗?”

王在晋一脸茫然。

这可是他最终选择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应乾笑着望向王在晋,一字一句道:

“噢,平辽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选已经确定,便是王经略你,你回京师,便负责替开原与朝廷讲和。”

“什么?让老夫去和朝廷谈判议和?老夫可是辽东经略!”

王在晋愣在当场,心里把刘招孙康应乾祖宗十八代全部问候一遍。

“当然,”康应乾补充说道:

“宁远城中那些总兵参将,平辽侯会说服他们,以后大家同心协力,有事情商量着来,不必像这次这样,上来就兵戎相见,杀得两边都血流成河,让人扼腕叹息。”

康应乾口中的说服,不止是说说而已,对于那些不听话,不愿意合作的边军,刘招孙也不怕再多杀几个。

“王经略,咱们好歹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势,你应该比我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乱已经控制不住,陕西据说已经人吃人了,加上咱们开原军占据辽东辽西。”

康应乾说到占据辽东辽西,嘴角不由自主的微微上扬,仿佛在炫耀一件很让他自豪的事情。

“天下,大难将至。平辽侯只是让一切提前到来。”

康应乾说到这里,停顿片刻,抬头望向王在晋,继续道:

“王经略忠君爱国,然而也要给自己和家人多留条后路?”王在晋想了一会儿,知道康应乾想表达的意思。

以前在京师时常听言官骂辽东监军不知廉耻,今天,他才算见识到康应乾脸皮之厚。

既然上了开原贼船,无路可走,只得答应下来。

这次边军援辽损失如此之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晋盘算着,如何才能在开原军的配合下,取得“山海关大捷。”

这样以来,他这个辽东经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进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