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泥沙帝国(第2页)


“陛下在关内各省府县,投入人力太少,很多实权已经旁落,或者陷入空缺,大齐管不了的地方,自然有其他势力代替陛下去管。”

刘招孙若有所思点点头。

这样浅显的道理,他当然知道,权力不允许真空,原计划三五年时间内解决掉周边军事问题,以战争红利来反哺国内,没想到军队这个吞金兽,比想象的还要恐怖,十几年过去,只占了半个朝鲜,小半个南明,却是入不敷出。

“学堂讲师,多为前明秀才、童生,既无卓行实学,以服百姓之心,又沽名钓誉,养尊处优,苦于校阅书卷,只是坐等升官。本应由这些督学之臣教谕百姓,教授朝廷法令,他们却尸位素餐,不无学业,百姓不知朝廷法令,前明余孽乘机反扑······”

见康应乾扯远了,刘招孙便提醒他:

“继续说黑市。”

“是,陛下。”

鸡泽县的黑市,几乎是完全公开的形式存在。

便是工坊商会等衙门的人,从衙门出来,也会遛弯去黑市上买东西。

太上皇问黑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康应乾想了一会儿:“五六年前吧,那年朝廷为东征朝鲜,北直隶各省筹集粮草,鸡泽县被征了三百个战兵,五万石粮食,百姓衣食无着,便只好把希望放在黑市了。”

“黑市,非有特殊门路不能进,多是商会的人,他们互相盯防,彼此戒备,一到晚上,一群人提着各种口袋聚在城南,老百姓便过去买东西。”

刘招孙饶有兴致道:“都卖什么?”

“商会有的,他们都有。”

黑市售卖物资繁杂,应有尽有,交易方式千奇百怪。

“有银钱交易,有以物易物,有劳力换物,”康应乾侃侃而谈。

甚至形成劳务黑市,那些出卖劳力换取粮食布匹的流民,有一个专门的绰号叫“散扁担”。

之所以叫散扁担,是因为按照大齐法令,商会有运输合作社,劳力合作社,而那些没有合作社编制,只能在黑市打零工的流民,坊间便称之为“散工”。

“鸡泽县有句俗语,有事散扁担,无事扁担散,意为游手好闲。”

太上皇皱紧眉头:“这些流民,不归官府管辖,早晚都是祸害。”

“陛下所虑甚是。”

“黑市,还有皮肉生意。”

刘招孙咬牙切齿:“大齐禁止娼妓!”

康应乾轻描澹写道:“臣的邻居,一个老兵亲卷,她丈夫的抚恤金,被地方主官克扣,为了活着,就做一段时间的皮肉生意,以养活两个孩子。臣给过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