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第2页)

 
 

    日暮而至,两人回到家,关老太太和丛春花早已经包上饺子了,两口大锅里也烧好了热水,备着他们回来用。
 
 

    这个天气,柳鱼只洗了洗澡,没敢洗头。而李青山洗完头后,还敢湿着头发大喇喇地走出来。
 
 

    柳鱼从晾衣绳上取了条布巾给他,温声细语道:“天冷了,头发要擦干,不然容易得头风。”
 
 

    李青山弯下身子,头伸到他跟前,意思不言而喻。
 
 

    柳鱼犹豫了一下,慢慢伸出手,帮李青山拭发。
 
 

    李青山美滋滋的,脸上好不得意。
 
 

    柳鱼咬了咬唇,把布巾糊到李青山脸上去了。
 
 

    李青山以为他是不小心弄上去的,可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人再有动作。李青山自己取下布巾,才发现那小坏蛋早已经跑远了。
 
 

    李青山咬牙切齿,心想晚上定不叫他好过!
 
 

    地皮菜肥嫩,在锅内微炒断生后,放上一小把韭菜,和炒熟的鸡蛋一起调拌了,再滴上一些麻油,味道就极鲜美,想必是今天桃源村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饭。
 
 

    饺子蘸醋,配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汤,吃的人身上暖烘烘的,心里也热乎。
 
 

    饭后,李青山去后院打理菜地,柳鱼喂完鸡之后洗了洗手,接着去堂屋帮关老太太和丛春花一块编草帘子,日子便是这般平常的过着。
 
 

    又过了一日,天放晴了,地面都干了,家家户户都把还没碾完的谷子搬出来晒。
 
 

    李大伯、李青江、李青河帮着李青山一起,四个板车拉了一千七百斤的粮食去县城卖。丛春花和柳鱼跟着,路不好走的时候就从后面帮着推。
 
 

    粟米市价是斤四文,粮商收购新米价格在三文七分左右。因为出米率的问题,粟谷要比粟米便宜许多,粮商收购价是两文钱一斤。
 
 

    农户们通常都会选择直接卖粟谷,因为几十亩地的粟谷舂完不仅耗力,还耗时,等舂完了粟米都快卖不上新米的价了,实在是不划算。
 
 

    一百零五斤的粮税单独放着的,其他的都卖了,一共得了三两又一百九十文。
 
 

    丛春花直说种谷子实在不划算,不仅收拾起来比麦子费劲,价格也比麦子一斤要少上一文。可惜了,青州府麦子不能一年两熟。
 
 

    李大伯他们先回村去,李青山三人排队去交秋税。
 
 

    秋税要交三种,一是粮税,二十税一,李家要交一百零五斤的粟谷;二是绢税,按亩征收,李家要交二两的棉花和一斤半的苎麻;三是人头税,每人六十文,李家要交二百四十文。
 
 

    县衙的官吏一一验过之后,给一张加了大印的契书,算是该户已经交完秋税的凭证,将来衙役下乡抽查的时候没准能用到。
 
 

    交完秋税后,一身轻,剩下的二两九钱又五十文便是这趟所得了,丛春花喜滋滋的,揽着柳鱼道:“一会儿把那点秕子和那只老母鸡卖了,娘领你扯布去!”
 
 

    李青山心头也热乎,家里事忙完了,明天他就能出去做工了,得多挣一些银钱回来,叫娘和夫郎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