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山雨欲来(第2页)

  曹操的正常动向就是骚扰了一波濡须口,

  然后来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mmp)

  “他南下之心从未断绝,

  关中之事全权托付给钟繇,

  夏侯渊就算想出手也不会任意妄为。”

  毕竟说实在的,夏侯渊是干架的,

  关中真正的主事人是钟繇。

  “万一曹操的性子改了呢,

  他如果视我们为威胁,

  随时都会出兵凉州,

  而不是南下,

  我们必须要做好防范。

  马超要谈,

  关中也要盯着不放。

  可别功业未立,

  人又没了。”

  这也是法正急着割肉(洗牌)的原因,

  把两面三刀的搞下去,

  能坚决反对曹操的人拉上来。

  张裕点点头,

  情况不同了,

  确实也不能保证曹操的想法不会改变,

  自己也不能按着本来的历史轨迹思考问题了。

  这么一番攀谈,

  困扰着张裕的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

  他本来就不是来问罪的,

  现在一行人给了他答案,他也就满意了。

  “三爷,给二爷写封信,

  让他在上庸也不要懈怠了,

  会有机会用上他,

  别到了关键时候反而不给力了。”

  张裕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

  心里舒了口气。

  而在地图的另一边,

  许昌的庙堂上,

  曹操打着哈欠,

  看着底下几个谋士争论(吵架)。

  “应当先破濡须口,击退孙权,震我军威势。

  同时于合肥向西三十里建筑新城,

  那里可以依据地势,持险而守。

  孙军进攻,无非是倚仗水战之利,

  向西而去,远离水路,

  孙军后路漫长,必然心怯,

  正是我军大好时机。”

  作为在合肥驻扎过的将领,

  满宠一开口就是要破濡须口,锤孙权,

  而且也列出了详细的计划。

  “满校尉言之有理,

  但事情有轻重缓急,

  今日不取濡须,

  无非是日后疲于侵攻。

  但今日不定凉州,

  关中永无宁日。”

  出言反驳的是刘晔,

  满宠说的没错,

  但是没搞清主要矛盾。

  “马超此人不反复无常,

  但与孙权毕竟有一层姻亲关系,

  我们给不出足够的利益让他倒戈,

  所以孙马联盟已经没法阻挡。

  与其等他们联手发难,

  不如主动出击,

  将他们击溃在凉州。”

  “说的轻巧。”

  回来汇报的乐进此时也插了句话,

  不过他提反对意见纯粹是为了支持进攻濡须口。

  “击败了他们又如何,

  不能平定凉州,又有什么用?

  关中不照样受到威胁。

  不如直接攻破濡须口,

  兵锋直指建邺,

  让孙仲谋心惊胆战,

  不敢派兵。”

  “此言差矣,

  我们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消灭,

  如果真要消灭,

  难不成还要追杀到西域去吗?

  我们要做的是要打散敌军的势,

  气势不成,何以为患?

  如果我们破了散关,

  敌军如何出汉中,

  除非他走子午谷?”

  (笔者自己意见,子午谷走不了的,为啥呢。因为曹真后来进攻的时候,走的就这路,折腾了半天,迷路+大雨磅礴,损兵折将,连蜀兵的面都没见到。)

  曹植在一旁安静的听着,

  他成长了很多,也不是那个狂放的才子,

  一边听一边问身边的杨修。

  “为什么他们都不提进攻江陵?

  南下把孙军拦腰斩断,

  巴蜀,荆南孤立无援,

  大事可成啊。”

  “公子,想的太简单了。”

  杨修笑笑,这思路倒是没问题,

  只是实际情况不一样了。

  “自从周瑜那一战,

  我们在荆州屡战屡败,

  退守襄阳,樊城,

  就算想重整旗鼓,也是困难了。

  再加上孙家对于刘表后人表现的大度,

  慢慢的也收取了人心,

  想要横插一手怕是不容易。

  硬碰硬我们也没什么大优势,

  荆州水域纵横,

  扬长避短,

  自然不会考虑进攻江陵。”

  “那不是就不该进攻濡须口?扬长避短,

  我们的水军也比不过孙家啊。”

  “这件事是两个原因。”

  杨修小声给公子分析。

  “第一,合肥诸将闲出花来,

  想要立功了。

  不然开口的怎么是满宠和乐进,

  说不定魏王的桌上还有张文远的文书。

  第二,

  正如满宠所说,

  驻守合肥,必然遭受侵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