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钧
0227【见面就翻脸】(第3页)
李道冲瞬间哑口无言既然吓不到朱铭,他就真没有办法了。</p>
因为朱铭完全不讲道理甚至都不讲朝廷制度,公然越权查封扣押常平司的东西。</p>
“开船!”朱铭喊道。</p>
李宝和张镗,都已取下弓箭,挽弓对准挡在前面的船只。</p>
李道冲死盯着朱铭,犹豫好一阵,终于挥手下令放行。</p>
知州和通判,就这样一起返回州城。</p>
金州的州治是西城县,下县一个,颇为贫穷。州治设在此地,主要是因为其战略地位。</p>
先秦之时,秦楚两国,在此反复争夺。</p>
三国之时,魏蜀两国,也在此展开拉锯。</p>
南北朝时期,同样常年交战。</p>
此城,乃汉中的东大门。</p>
州县两级官吏,已经自发出城迎接,他们看到一脸微笑的朱铭,以及旁边脸色阴沉的李道冲。</p>
知州还没办理交接手续呢,似乎就跟通判杠上了。</p>
官吏们都有些为难,只能礼节性迎接朱铭,又不敢表现得太热情,生怕因此惹李道冲生气。</p>
唯独司理参军黄珪,丝毫不顾李道冲的面子,当众表达善意:“在下从杭州而来,去年曾聆听默堂先生(陈渊)教诲。”</p>
“原来如此,”朱铭拉着黄珪的手说,“今后可要好生亲近。”</p>
黄珪之前在杭州做府学校长,跟陈渊一样,都是福建人。</p>
陈渊回家,路过杭州,曾经讲学半月,黄珪非常赞同道用之学。</p>
黄珪此人,自己不咋出名,但他教出了两个状元学生:北宋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南宋第二位状元张九成。</p>
朱铭和黄珪,同乘一车进城。</p>
李道冲的脸色愈发难看,这个黄珪,之前就跟他唱反调,现在又与朱铭搅在一起。</p>
朱铭掀开车帘,望着越来越近的城墙,问道:“金州城墙多久没修缮了?”</p>
黄珪说道:“几十年前,汉水暴涨修过一次。”</p>
朱铭又说:“我顺月河而来,沿河水利也多荒废。”</p>
“都忙着淘金,哪有心思去修水利?”黄珪忍不住说,“我也管过,亲自坐船去衡口镇,勒令放还农民回家种田。唉,可惜没人听,还是太守有手段啊!”</p>
黄珪属于那种学问很好,品性也正直,却没啥办事能力的文官。</p>
其实也不算没能力,而是身处大环境,顶头上司又是蔡党,他实在不知该怎么破局,只能得过且过混日子。</p>
黄珪回头看看,低声问:“太守把黄金扣了?”</p>
朱铭说道:“只有几斤而已。”</p>
黄珪提醒道:“此乃越权之举,当心被奸党弹劾。”</p>
朱铭大义凛然道:“为民请命,何惜己身?”</p>
黄珪肃然起敬,坐直了拱手说:“默庵先生所言知行合一,恐怕就是如此了。惭愧啊,我虽懂得这个道理,却终究不敢豁出去跟奸党作对。”</p>
“有此心也是好的。”朱铭安慰道。</p>
(本章完)</p>
因为朱铭完全不讲道理甚至都不讲朝廷制度,公然越权查封扣押常平司的东西。</p>
“开船!”朱铭喊道。</p>
李宝和张镗,都已取下弓箭,挽弓对准挡在前面的船只。</p>
李道冲死盯着朱铭,犹豫好一阵,终于挥手下令放行。</p>
知州和通判,就这样一起返回州城。</p>
金州的州治是西城县,下县一个,颇为贫穷。州治设在此地,主要是因为其战略地位。</p>
先秦之时,秦楚两国,在此反复争夺。</p>
三国之时,魏蜀两国,也在此展开拉锯。</p>
南北朝时期,同样常年交战。</p>
此城,乃汉中的东大门。</p>
州县两级官吏,已经自发出城迎接,他们看到一脸微笑的朱铭,以及旁边脸色阴沉的李道冲。</p>
知州还没办理交接手续呢,似乎就跟通判杠上了。</p>
官吏们都有些为难,只能礼节性迎接朱铭,又不敢表现得太热情,生怕因此惹李道冲生气。</p>
唯独司理参军黄珪,丝毫不顾李道冲的面子,当众表达善意:“在下从杭州而来,去年曾聆听默堂先生(陈渊)教诲。”</p>
“原来如此,”朱铭拉着黄珪的手说,“今后可要好生亲近。”</p>
黄珪之前在杭州做府学校长,跟陈渊一样,都是福建人。</p>
陈渊回家,路过杭州,曾经讲学半月,黄珪非常赞同道用之学。</p>
黄珪此人,自己不咋出名,但他教出了两个状元学生:北宋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南宋第二位状元张九成。</p>
朱铭和黄珪,同乘一车进城。</p>
李道冲的脸色愈发难看,这个黄珪,之前就跟他唱反调,现在又与朱铭搅在一起。</p>
朱铭掀开车帘,望着越来越近的城墙,问道:“金州城墙多久没修缮了?”</p>
黄珪说道:“几十年前,汉水暴涨修过一次。”</p>
朱铭又说:“我顺月河而来,沿河水利也多荒废。”</p>
“都忙着淘金,哪有心思去修水利?”黄珪忍不住说,“我也管过,亲自坐船去衡口镇,勒令放还农民回家种田。唉,可惜没人听,还是太守有手段啊!”</p>
黄珪属于那种学问很好,品性也正直,却没啥办事能力的文官。</p>
其实也不算没能力,而是身处大环境,顶头上司又是蔡党,他实在不知该怎么破局,只能得过且过混日子。</p>
黄珪回头看看,低声问:“太守把黄金扣了?”</p>
朱铭说道:“只有几斤而已。”</p>
黄珪提醒道:“此乃越权之举,当心被奸党弹劾。”</p>
朱铭大义凛然道:“为民请命,何惜己身?”</p>
黄珪肃然起敬,坐直了拱手说:“默庵先生所言知行合一,恐怕就是如此了。惭愧啊,我虽懂得这个道理,却终究不敢豁出去跟奸党作对。”</p>
“有此心也是好的。”朱铭安慰道。</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