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妾不语忍冬

第61章 第61章(第2页)

 裴慎一走,室内再度安静下来。

 瑟瑟秋风,疏疏残阳漏过窗棂,晕染出些许赤红的余晖。

 ……赤红的。

 像血。

 沈澜张口欲干呕。她知道,自己这是应激反应上来了。

 沈澜甚至还可以推断,自己今晚必会做噩梦。

 裴慎也猜到她必要做噩梦,一入南京,便遣人去寻了南京太医院里的张院判。

 张院判年过古稀,须发皆白,自然不用忌讳什么男女之别,只入了内室,叫人挑了帘子望诊。

 “张大人,她白日里见了倭寇杀人,可否加开些定心安神的药物?”裴慎问道。

 张院判拱手道:“裴大人勿忧,老夫自有决断。”说罢,细细把了脉,查看了舌苔,又询问了些事项,方才道:“夫人可是多年前落过水?”

 沈澜微怔,暗道这大夫医术果真不错,便开口道:“我四年前意外跌落井中。”原身落井而亡,沈澜便来了。

 “那便是了。”张院判道,“夫人身上尚有几分寒气,一年四季难免手脚冰凉。

”语罢,又安慰道:"夫人且安心,只需开些安神暖宫的方子即可。"

 “多谢大夫。”沈澜闻言,只笑道:“夤夜前来,劳烦大夫了。”

 张院判拈须笑道:“夫人吃了药便安安生生睡上一觉,待到明日便好了。”

 说罢,开了药方便起身告辞,只是临行前忽而瞥了眼裴慎。

 裴慎会意,送张院判出门。

 待出了门,立于庭中,清秋霜月下,张院判神色凝重:“裴大人,这位夫人恐非寿数长久之象。"

 裴慎只觉呼吸一窒,神思竟略有几分昏沉。

 秋夜寒凉干燥,竟让他呼吸之间都扯着一股血气。良久,裴慎方咬牙问道:“张大人这是何意?”

 张院判见他眉眼焦急,分明是待那位夫人有情,心中不免叹息有情人难成眷属。

 “这位夫人病况有三。一乃今日猝然受惊,这倒不算什么,只要安神定心,天长日久的,将今日倭寇杀人一事忘了便好。”

 “二乃长年神思郁结,七情不畅。单说这一条,若要好起来,服药是不够的,心病还须心药医,必要她每日里心情愉快,少费心神。这病才能好。"

 裴慎沉默不语。沈澜想着什么,他又怎会不知?

 可好不容易自己救了她,眼看着她整个人都软和下来了,若要裴慎此刻放弃,他是万万不肯的。

 “三来便是她底子本就不好,积年寒气未去。除了她四年前落井,近日来可有寒邪入体?”

 裴慎心里发涩:“数日之前,她曾在夜间河上孤身行船了大半个时辰。”

 “那便是了。”张院判一面奇怪这好端端的夫人怎会去河上撑船,一面拈须道:“当时便受了风寒,尚未祛根。”

 裴慎正要叫他开方,张院判又道:“那位夫人的寒气可不止这些,她是否服过些性寒的药物?”

 裴慎微怔,摇头道:“她只吃过些祛寒的药材和滋补……”裴慎一顿,半晌,涩然道:“她吃过数次避子汤。”

 张院判了然道:“恐怕是了。避子汤性寒,便是调配的再好,积年累月的喝下来,到底会致使女子宫寒。”

 裴慎不解道:“这避子汤是府中用了许久的方子,从未出过差错,怎会如此?”

 张院判解释道:“寻常女子身强体健,吃上一年避子汤,只消停了调养回来便好。可那位夫人许是幼年养的不好,身体底子极差,又数次受寒,吃了避子汤,自然于子嗣有碍。”

 裴慎心里一阵阵发沉,低声道:“可调理得好?”

 张院判摇头道:“若如今不吃避子汤了,好生调养着,或还能得个一儿半女。若再吃下去,只怕终生无子女缘了。”

 裴慎毫不犹豫道:"那便不吃避子汤了。还请张大人开方罢。"

 张院判便细细开了方子,又瞥了眼裴慎道: “裴大人神完气足,体格健壮,然而那位夫人体弱,若要调养身子,必要禁房事。”

 裴慎暗自可惜,只面不改色道:“那要调养到何时?”

 张院判搁下笔: "都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冬季本就是蓄养元气的大好时机,待到来年春日,生气萌发,夏日生气渐长,秋日方是收获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