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第2页)

 就算精盐的买卖交给了朝廷,姜蓁也还有青瓷、镜子……钱一直在源源不断的流向蓝河县,富得各国皆知。

 自从盐铁归于朝廷之后,之前去各封地买盐的商队,就只能到都邑来。

 坊市那边还专门划分了一个盐市和铁市,供商队挑选。本国的百姓吃盐,也需要去专门的地方购买。

 在以前,原产地的青盐卖15钱一釜,精盐卖30钱一釜,到了都邑,青盐的价格是100钱,精盐的价格是200钱。

 朝廷把这个生意垄断,盐价也跟着翻倍的涨,青盐200钱一釜,精盐400钱。

 贵也没办法,想大批量的买盐,就只能来姜国都邑。

 成本增加,来往的商人就更不敢在路上磨蹭,一般拿到盐就会立刻返程,最多空闲的时候去大学凑凑热闹,但绝对不会拖延。

 可姜蓁那个培养班的公告放了出来,一部分商队难得的滞留在了都邑,然后跑去大学那边,仔细的打听情况。

 “定向培养班的学员,是不是只需要考试合格,不需要举荐?也不讲究出身。”

 很多问题,公告栏上都有写,但他们还是想再确认一下。

 蓝河卫熟练的回道:“对,没错,不需要举荐。商人、赘婿、奴隶都能参加。”

 姜国有巫儿的习俗,所以赘婿很常见。

 不论出身,只论才华的选拔,已经有点科举的雏形了,只不过选拔的不是文官而是医官。

 “分派为官的时候,怎么分?”

 蓝河卫回道:“除特别优秀的会留在都邑内的医署任职。其余人去什么地方,抽签。如果抽到了边城,也不可能反悔,否则将会面临三年苦役的惩罚,哪怕把学费和食宿费补回来都不行。”

 “五年之后呢?”

 “去留随意。”

 五年的时间,定

向培养班都已经培养出好几千名医者了,肯定够用。

 “为何这培养班招300名女子,却只招200名男子?是何道理。”

 蓝河卫瞄了对方一眼,问道:“你家妻子生产,接生的时候用的是男人?”

 “额……是女人。我明白了。”

 当官的机会难得,身份低微又没人举荐的话,哪怕是医官,也轮不到普通人来做。

 姜蓁现在的做法,完全是把饭喂到了嘴里,只要稍微懂点医疗相关的知识,就能走上姜蓁安排的康庄大道。

 在姜国做五年医官,五年之后无论是继任、升职,还是卸任去别国做官,那都是士大夫阶层,地位不是商人能比的。

 商队的人敢来姜国买卖货物,姜国大力推行的简化字,是他们必学的东西。

 现在的医术才刚刚发展起来,内容极其单薄,需要记的东西不多。只要考试前多废点功夫,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许多外国来的商人见着这个机会,索性就不走了,准备考完等到结果再离开。

 那些原本准备离开的医者,也忍痛放弃了重金,留在都邑复习。

 这么多人滞留,倒是让都邑变得更加热闹。

 由于来找医丑送礼探口风的人太多,医丑连公主府都待不下去来,默默的随侍在姜蓁身边躲人,顺带学习医疗手册,抽空和姜蓁探讨。

 “医疗手册上的接生方法,只能适用于顺产,若是难产,就算环境再干净,接生的手法再正确,也容易一尸两命。”医丑建议道:“我们已经试过开腹去除病灶,太女为何不把开腹的手段放在接生手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