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

郑王这波操作, 不止被姜蓁看了笑话,另外三国的君王,看热闹的同时, 也心有余悸。 尤其是宋国和齐国, 这两个也把科举提上日程的国家,一看郑国这熊样, 都默默的取消了科举选才的主意。 “国内如今也挺好的, 不缺能人, 没必要再从民间挑人。” “姜王强行推广简化字,又兴办图书馆和学堂, 读书识字的人比往年翻了好几倍。我国不比姜国, 认字难, 求学难,民间哪有遗留的人才等我们去发掘。” “举行考试倒是不难, 难的是选出那优秀的三百人。若是大费周章的在全国寻摸,然后就挑出三百歪瓜裂枣, 那岂不是跟郑王一样丢人。” 郑王提前举行科举考试,原本是想抢姜蓁的风头,没想到风头没抢成,反倒是丢了个大脸。 郑国的前任右相, 此时已经在姜国都邑隐居, 听说了郑国的消息,忍不住又叹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生搬硬套姜国的法子, 只会害了郑国。” 有郑国做前车之鉴, 其余三国反倒是认清了自己, 把科举选材的事, 直接搁置,然后就都把目光移向了姜国。 郑王科举失败,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姜国八月的那场考试,可会重蹈郑国的覆辙? “他们都没动静了?”姜蓁问起此事的时候,表情失望。 “卫宋齐三国内却是没动静,但却派了人来姜国都邑搅混水。”秋月非常敏锐的说道:“最近大学里莫名出现了一些生人的面孔,论台那边的风向也不对。” 郑国的科举虽然失败,但郑国失败的原因,也让其他人心思浮动,琢磨着那一套能不能用在姜国身上。 他们也很想看姜国的笑话呢。 “论台那边如今都是怎么说的?”姜蓁问道。 “有人在论台那边怂恿,说王上喜用出生普通的庶民,打压君侯和贵族士大夫,那就该让王上看看,没有他们这群士大夫帮忙治国,姜国可还运转得起来?”秋月说着,脸上就露出了冷笑。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大家世代遵守的规则。 越过士大夫阶层直接向民间捞人,这是在蚕食姜国贵族的根基。 姜蓁之前选拔医官的时候,挑选的人中有奴隶和庶民,但医官的官职不大,且姜蓁培养医者,贵族也能享受到好处,所以大家都没有强烈的反对。 可如今看姜蓁这个架势,却让大家危机感满满。大学前阵子刚赶出了一批高官之子,这次选拔出来的学子却直接送进大学培养,之后姜蓁肯定会委以重任。 姜蓁的目的,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是姜国的官员不敢和姜蓁作对,都不敢声张,只敢私下里嘀咕。 他们心里本就有怨气,再被他国的人一挑拨,论台那边的舆论风向立刻就不对了。 【总不会有人为了下你的面子,连自己的前程都不要了吧?】 【连蛋糕被动了的姜国贵族都不敢吱声,那群白身的学生,应该不敢跳起来蹦跶。】 【郑国的学子大多是儒家子弟,讲究尊师重道。老师不喜欢郑王,学生自然也不好去违逆。咱们姜国学派众多,那些读书人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不碍事。】 【也别把普通人想得太聪明,他们大多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被别人一忽悠,说不定就上当了。】 【每次看君王、官员、百姓三者之间的极限拉扯,都让我觉得刺激,一个不对就会集体翻车。】 【嘿嘿,阿蓁可不觉得刺激。】 不想跳进和郑王一样的坑里,姜蓁的指尖敲了敲桌子,说道:“研究院建成,里面的人员配置还不齐全,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考试,从外面招揽人才。” 说起这个,秋月的表情就无奈了起来,说道:“我看上的工坊里的大匠们,都不愿意来研究院任职。” “连做官他们都不愿意了吗?”姜蓁疑惑。 秋月心酸的说道:“大概是因为作坊给他们的待遇太好了。” 蓝河县作坊里的工人,最开始都是姜蓁买来的奴隶。但就算是奴隶,姜蓁也没亏待过他们,让他们能填饱肚子。到了如今,这些奴隶大多都成了良民,只是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他们随意进出工业区。 工业区那边就像一个小镇,里面吃穿用的东西全都有。就算是外面普通的乡民,也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老家,连县城都没去过。工业区里的人,也从没想过离开。 外面的钱,可不像工业区里面那么好挣。 普通工人的在作坊里工作,每月有工钱,年底的时候还会有奖金。 作坊里的大匠,待遇就更好了,除了工钱和奖金还有分成。 比如造纸作坊,如今生产的不只有写字用的竹纸,还有遮雨用的油纸,更加柔软的草纸…… 这些大匠们每拓展出一个赚钱的新工艺,到手的钱就哗哗哗的涨。 可能入秋月眼的,偏偏就是这些能搞创新的大匠们。 如今匠籍不会被针对,尤其是姜蓁麾下的匠籍,更是受到礼遇,背靠姜蓁,普通的官员见了他们都要客客气气的,所以对研究院的官职,他们并不是很心动,面对秋月的邀请,他们拒绝得干脆利落。 【工业区就是他们的一个桃花源,在这里面待久了,估计都不想去外头讨生活。】 【这个‘桃花源’并不是真的与世隔绝,只是阿蓁手动帮他们隔绝了外人,等以后科技发展,那些制作工艺不需要再保密,这个‘桃花源’就没了。】 【可那群大匠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贪图短暂的安逸,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追求的是长久的稳定。】 【按照他们以前的思维,工业区的饭碗,确实是个铁饭碗。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几百上千年

都没什么变化,可现在时代变了啊……】 姜蓁弄这个研究院出来,也是想想让这些大匠们未来发展得更好。 谁知道他们直接被作坊那边的钱迷住了双眼,根本就挪不动步子。 “这事好解决。就算这群大匠不在作坊干活,但他们做出的贡献不是假的,作坊年底的分成,照样发给他们。而且他们在研究院做出的新成果,作坊里如果能用上,也少不了他们的钱。” 在姜蓁眼里,这群匠人就是自己的造钱机,对他们,姜蓁非常的舍得。 这么好的待遇,秋月是无法做主的,只能来询问姜蓁,如今从姜蓁这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她立刻就精神了起来。 “有了王上这话,我再去找他们谈就方便多了。等我把这批人安排好,研究院就可以向外招人了。” 【这群工匠离开蓝河县,来都邑上班,遇到的人可就杂了,需不需要让他们签个保密协议?】 【你当这是星际时代呢,这是封建社会,阿蓁可是姜王。所有人都知道,和王权作对,不会有好下场,签保密协议没必要。】 【我就是替这群工匠担心,怕他们不小心坑了阿蓁,又坑了自己。】 【不会的,他们都是奴隶出身,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们心里都有数。而且能玩得懂技术的,都不是傻子。】 在遇到姜蓁之前,哪怕是有技术的匠人,他们也是奴隶,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心态早就练出来了。如今他们一生的荣辱都系在姜蓁身上,更不敢乱来。 哪怕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 姜蓁这边的待遇一改,秋月所在的研究院,立马就招揽了不少大匠。 秋月虽然给大匠的家属安排了住处,但大部分工匠都是一个人去都邑上任,准备等自己稳定了再过来接人。 “咱们都在工业区里住了两三年了,也不知道都邑现在是什么情况,你去的时候可别露了怯,给王上丢脸。”家人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唠叨。 “放心,肯定不会。” 这位大匠一边说着,一边在脖子上挂了一串金锁,在腰间挂了一组玉佩,还有一串淡紫色的琉璃珠,手腕上戴了一对四指宽的金镯。 把自己打扮完了之后,大匠在妻子面前转了一圈,问道:“怎么样?这身装扮有官样有气势没有?” “不错不错,真好看。不过你走的时候,得在县里请上一队护卫,免得路上遇见盗匪。” “怕什么,蓝河县到都邑的这段路,最清静不过。” 这群工匠们日常都住在工业区里,赚了钱也没处花,就使劲的买金银首饰。 和布匹粮食相比,金银最易携带。现在他们去都邑,就可以直接把首饰带在身上走。 工业区里除了各个作坊的配方是秘密,大家一个月领多少工钱,基本都是公开的,尤其是这些大匠们。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有钱,藏着掖着,反而显得自己小气,所以大匠们装扮自己的时候毫不手软,并且工业区里的人习以为常。 羡慕和嫉妒是没有用的,工业区里是最公平的地方,想要挣钱,那就琢磨好自己手里的工作,然后加以创新。 这群大匠们就是工业区里最不缺钱的人,哪怕去到都邑他们也是富贵的那一波。 等这群大匠到达研究院,下马车的时候,身上那黄灿灿亮晶晶的饰品,直接亮瞎了众人的眼。 “这些都是研究院新来的人?怎么看起来都这么富?” “听说是秋月大人从工业区那边请来的,都是高手。” “早就听说蓝河县那边日进斗金,王上从做公主的时候,就富得流油,但我没想到蓝河县的工匠居然也这么富裕。” 琉璃作坊的人,佩戴琉璃,瓷器作坊的人,佩戴瓷珠,炼铁作坊的人,佩戴用黄金制作的锃亮的小刀小剑……这些小玩意儿,作坊里生产的成本很低,但往外卖的价格,却贵得过分。 这群大匠们不用介绍自己的功绩,只需要亮出身上的配饰,就能无声的向大家诉说自己的厉害。 等远离了众人的视线,这群大匠才凑在一起小声嘀咕。 “有这些金银珠宝护身,应该不会有人不开眼,提我们以前奴隶的身份吧?” “怕什么,就算是奴隶,我们也只是王上的奴隶,更何况我们早就不是奴隶了。” 话是这么说的,但这位大匠还是不自觉的拨弄了一下自己腰间的琉璃配饰,听到它发出了悦耳的叮当声,才觉得心里有了底气。 自卑于自己的出身,他们就只能从这些外物找补回来。 “我都说了,我不想离开蓝河县,家里人非劝着我来,也不知道这研究院对我们有帮助没有?” “应当是有的吧,秋月院长说得也没错,多接受一些新的知识,脑子里才会有新的思路。” 姜蓁拿出来的这些工艺,大部分都很成熟,给这些大匠们发挥的余地不多。 继续在作坊里死磕下去,他们的财路并不会打开。品尝过金钱和荣誉的滋味,这群大匠不会想让自己回归平凡,这次来都邑的目标也很明确。 他们是为了寻找突破而来的。 “来都来了,先看看情况再说。这研究院建得还真是气派,不比工业区那边的大楼差。” “等收拾好行李,咱们可以一起去转一转。” “都邑的大学名气最盛,等逛完了研究院,咱们可以去大学看看。” 他们以前是奴隶,只能在作坊里干活,后来成了平民,但也只能住在工业区内,对都邑外面的街道也好奇的很。 研究院修建了几排二层的小楼,有的房间里放着透明的玻璃试管、烧杯之类的仪器,有的房间放着一些钳子,镊子,锤子等常用的工具…… “这花里胡哨的。咋用啊?还没咱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