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2005贪杯的饺子

第573章 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第2页)

随着次贷危机来临,加上itter强势崛起,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于facebook的估值只愿意出到30-60亿美金。

这就相当于估值直接腰斩了一大半,这让之前入股了facebook的投资机构们憋屈不已。

结果dst基金真不愧是土豪气质,直接以一百亿美金的估值投了facebook2亿美金,还从之前的投资人手里把股份买了很多过来。

当然了,是照着60亿美金的估值去从之前的投资人手里收购的。

为了收购这些老股,dst足足付出了4亿美元的代价。而总体算下来,dst的资本大佬们仍然觉得捡到了便宜。

在他们的概念里,facebook基本盘还在,只要给于足够多的资金支持,就能赢下这场社交之战。

就算赢不了,凭着这些钱也能坚持下去。

且再发展个几年,说不定最后也能被itter或是微软并购,这波投资绝不会亏。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dst的资本大佬们分析得并没有错。

而扎克伯格提出收购itter的提议也毫无问题,毕竟在马凉前世的2008年下半年,人家facebook也这么操作了。

只不过这一世因为itter的强势崛起,小札同学给出的报价更高而已。

而这一切并不为外人所知,大家都再次被扎克伯格的手笔震惊。

毕竟除了facebook的股东们,不会有人知道他是极大压低了估值去完成c轮融资的,而且还融了更多的钱。

所以外界只会认为小札同学牛批,力挽狂澜了一回。

要知道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融资和资本运作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项竞争指标。

创始人如果在这方面很欠缺,依然会被资本市场所不看好。

毕竟在米国技术很牛却混不好的科技公司可太多了,曾经的硅谷传奇generalagic公司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这家公司创意无限,汇聚了各种技术天才。

可就是因为不会炒概念,融不到太多的钱,最终人才纷纷流失,白白便宜了硅谷的其他科技公司,捡了一大批技术很成熟的高管。

要知道乔帮主做ipod和iphone的创意,都是借鉴自generalagic公司的呢。

ipod之父的托尼·法德尔,在1991年就入职了generalagic。

而generalagic公司的技术达人们,在90年代就做出了智能手机的原型机。

可那又如何,再牛的科技公司也需要资本支撑。

就像托尼·法德尔在generalagic公司得不到重用,在职场蹉跎多年,自己也创业过几次,一直没什么大的作为。

可后来去了苹果公司,得到了乔帮主的赏识,很快就带领团队做出了ipod。

所以说资本实力才是一切的前提,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而扎克伯格玩的这一手融资操作,可谓是深得创投圈的游戏精髓,玩得太特么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