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2005贪杯的饺子

第317章 私心


  见李蕙犹豫不语,柳霏霏急着问道:“蕙儿学姐,不过什么?

  你倒是快点说呀!”

  “那个,那个...”李蕙紧张地都开始结巴了,“因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项目,所用的研究设备和研发资源都是学校提供的,所以一旦有了成果,也是归学校所有。

  就连去申请专利,专利权人都是以学校为主体。

  如果你们真的想找这方面的技术合作,最好是走产学研合作模式,这样就可以少出一些专利转让费用。”

  柳霏霏一头雾水地念叨起来:“产学研?那是什么?”

  “具体我也不清楚呢,之前还是听一位师兄说起过,好像有不少大公司和我们学校都是以这种模式合作的。”李蕙尴尬地回应道。

  柳霏霏想都没想,就扭头问起了马凉:“喂,瓜娃子,你知道产学研是什么吗?”

  “废话,还能有我不知道的事儿?”马凉得意地扬了扬眉毛,跟着就解释起来,“产学研字面理解就是“产业、学校、科研机构”。

  企业是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则是技术供给方。

  通过多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

  说白了就一条:学校或科研院所想更加贴近市场,而企业又想低成本获取人才、专利和技术。

  所以搞出了很多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马凉其实只是笼统地解释了一下,毕竟这里面的猫腻和弯弯道道可太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不光大企业多用这种模式和高校、科研院所这样合作,就连有野心的专家教授们,也常用这种手段出来开公司、自己创业。

  产学研虽说乱象丛生,但这种事情国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双低是不争的事实。

  科技成果产业化率长年连1%都不到,属实是一件难事儿。

  所以才有了产学研的各种扶持政策,为的就是把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成果变现。

  表面上看国家是吃亏了,那么多科研经费投下去,好容易培养出了人才,搞出那么多研究成果,却要便宜卖了。

  但从盘活资产、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其实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