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两个家,该怎么办(第2页)
就在朝中决意清查田亩后,徐阶就令人快马给家中传信,让家人莫要出头。
昨日家中来信,信中提及华亭最近群情激昂,百姓听闻此事后怒不可遏,都说要让户部来人有来无回。
什么户部来人?
那是朝中来人!
户部官员之后,就是御史南下,他们将会坐镇各处,监察清查田亩的施行情况。
百姓……
徐阶眯着眼,他的儿子什么性情?
知书达理。
信中提及了华亭百姓对徐阶的殷切希望,希望这位阁老能为家乡父老做主。
——爹,徐家在华亭名声甚好。
徐渭嘴角微微翘起。
为官求个什么?
求权力,求利益,但终极目标还是求个好名声。
多少高官为了能衣锦还乡,为了能老来归乡有个好名声,私下给在家乡为官的官员多番叮嘱,让对方务必……那个啥,手下留情。
另外,若是可能,为老夫看着那一方水土,一方父老。
想到这里,徐阶不禁微笑了起来。但旋即面色微凝。
家信中提及了清查田亩的事儿,说家中几亩薄田,若是户部官员上门当如何。
这是请示徐阶。
徐阶在犹豫。
家中的田地有多少,徐阶知道个大概。
不少!
徐阶在犹豫,是让儿子继续观察风色,还是准备些手段。
毕竟那是家底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话官员们挂在嘴边,可做的却不地道。
徐阶自然不会为官一任,祸害一方。但那是别的地儿,不是华亭。
华亭,那是徐氏的根基。
他如今是次辅,看似高高在上,可终究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家国天下,修身治国平天下。
这是从小就不断接受的教诲。
家在前。
在致仕之前,把家底弄的厚实些,致仕后回老家含饴弄孙,自己和儿孙们也有个退路不是。
否则这官岂不是白做了?
想想,堂堂宰辅在任时威风八面,豪商们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一般敬畏。可一朝致仕,家中日子别说是豪商,连特么一个当地士绅都不如。
这心里能平衡?
官越是做到后面,这种心态就越是浓郁。
许多官员便是在这种心态之下放纵了自己。
徐阶是人,不是神。
再有,这事儿谁没干过?
严嵩父子干的肆无忌惮,相比之下,徐阶在京师两袖清风,名声好的一批。
咱就算是要捞好处,也得远离了京师不是。
家中捞的盆满钵满,京师的徐阁老依旧是谦谦君子,一尘不染。
这才是真正的修身治国平天下。
这才是家国天下的含义。
所以,当初朝中争论清查田亩的事儿时,徐阶暗中怂恿人反对,但他自己却装作是没事人般的,好似中立。
“申报,还是不申报?”
徐阶很纠结。理智告诉他,最好申报,而且越早越好。
但本心告诉他,别介,那可是徐氏的根底。没了那些田地人口,徐氏此后靠什么立足?
儿子科举不顺,这是徐阶的另一块心病。若是没有那些田地人口,他一旦退下来,徐氏的影响力就会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