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铁血(2)(第2页)




    “朕觉得国子监在今后要变一变了,国朝抡才取士,有对应的科考,那么与之相对的,国子监也要有监考才行。”



    “对于那些没有心思研修学问的,一律清除出国子监,不必管是何出身,有何背景,国子监是不论这些的!!”



    常翰听后有些激动。



    有天子这话,那他的一些想法,就能在国子监施行起来。



    “常卿所讲,乃是为国朝,为社稷,诸位卿家,难道就没有想对朕说的吗?”楚凌撩撩袍袖,看向苍卜他们说道。



    虽说眼前这帮大臣,是太皇太后生前举荐的,楚凌也的确按着孙黎的意思,将他们给召进中枢任职。



    但他们想真正得到楚凌的认可,被楚凌视为帝党一员,那还是需要通过一些考验的,如果他们不能让楚凌满意,哪怕他们自身确有才华,楚凌也会在合适的时机,将他们给替换下来。



    没办法。



    眼前这帮大臣所在位置,对楚凌而言太关键的。



    基本盘的筹建与明确,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陛下,自臣赴任军器监以来,发现有不少问题。”在楚凌的注视下,苍卜起身说道:“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军器监所辖诸坊工匠缺失严重,更让臣感到心惊的,是军器监的案牍库所存大批案牍卷宗……”



    这也是个有想法的主啊。



    楚凌心底生出感慨。



    军器监是负责军器专制的,通俗些来讲这就是大虞的军工体系,该监所辖诸坊生产的种种,如甲胄,刀枪,弓弩等,是需要移交到武库储备的,军器监管生产,武库管储备,这样能避免监守自盗的情况。



    但在那段特殊时期下,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不好的事开始出现,武库所储备的军器,都有一部分被偷偷拿出来贩卖,那就更别提军器监了。



    “给朕严查!”



    见苍卜说着说着停了下来,楚凌眼神凌厉起来,“国虽大好战必亡,但与之相对的,是国虽大忘战必危!”



    “军器监,乃中枢重地所在。”



    “现在居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整顿的话,那今后边疆一旦有变,中枢该如何应对?”



    “陛下,此事仅靠军器监来查,恐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苍卜听后,立时讲明心中所想之忧。



    军器监在中枢这边,算得上是肥水衙门,可军器监管的就是军器专制,这底下是所辖不少官吏,但主要管的是各坊的工匠,以确保中枢明确的事宜,能够在军器监尽快推动起来。



    现在要查过去的一些亏空,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啊,总不能叫军器监的官吏领着工匠去查吧?



    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那就叫锦衣卫协办。”



    楚凌想了想,伸手对苍卜道:“等这次御前结束后,卿家就去趟锦衣卫,将此事跟锦衣卫指挥使臧浩言明。”



    “既然要查,就给朕好好查。”



    “看看在这前后,究竟有哪些人将手伸进了军器监,这件事要尽快查出来,朕会密切关注此事的。”



    “臣遵旨。”



    苍卜作揖拜道,可心里却有些不平静。



    他没有想到天子会叫锦衣卫协办此事,原本按苍卜所想,此事是否能与御史台的一起来查。



    毕竟在今日大朝上,天子明确表态,让御史台的人开始整顿吏治,这在苍卜看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但苍卜想的,跟楚凌想的完全不一样。



    楚凌希望军器监这边,能够尽快的完善起来,待到军器监的威立起来,那么在上林苑的一批批工匠,就可以分批安置到军器监去了。



    既然是军器专制,那军器监今后要做的,就是紧密围绕虞都京畿一带,筹建起一批成规模的诸坊才行,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去成批量的制造各式军器。



    楚凌知道生产力的提升是急不得的,但适当的提速生产模式,继而反馈到生产力方面,这是可行的。



    集约型手工制造业。



    这是楚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在虞都京畿一带推行起来的,作为大虞的核心腹地,各类资源向虞都京畿汇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