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接待(1)(第2页)
听完礼部尚书熊严所讲,走在御道上的楚凌心底生出感慨。
按着常理来说,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考虑更多的是避免战争,规谏避战,甚至为了平稳可放弃些什么。
但熊严并没有这样。
站在他的角度,与北虏、西川的争锋与战争,大虞必须表明自身态度,要叫北虏、西川知道大虞无惧于争锋与战争。
围绕这一大背景下,大虞要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能延缓就延缓,若无法延缓,就设法避免最快的结果。
“那依着卿家之见,随同主办大臣一起迎接两国使团的大虞健儿,应该从何处抽调出来?”
感慨之余,楚凌神情自若道:“还有前去北疆与西凉的队伍,应该由谁牵头前去,既要做到准确无误的进抵同一处,还要避免两国使团在南下与东进之际,不会出现使团中有人逃脱出去刺探我国国情呢?”
熊严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于熊严的这种反应,楚凌非但没有任何不悦,相反对熊严更为欣慰了。
这才是大虞中枢重臣该有的表现!!
现阶段的中枢及地方层面,有着一批像熊严这样的肱股栋梁,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以考虑怎样做才对社稷更有利,而这批肱股栋梁之中,大多数都是孙黎为楚凌精挑细选的。
直到现在,楚凌才知他的祖母是何用意。
做皇帝,是要事事皆为,但不必事事亲为。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让有才华,有能力,有眼界,有想法的文武,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遇到问题要叫他们去思考,去谏言,去解决,皇帝需要做的是把控好大方向,把精力集中在战略层面,带领着大虞走向更好阶段。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时不时的回首看看,把掉队的,堕落的给剔除掉,补充新鲜血液好叫队伍保持韧性与活力。
现在所处的境遇就是这样,楚凌需要将目光与精力集中起来,至于先前明确的那些,还有眼下要面对的挑战,就需要一帮文武跟他勠力同心去解决,去落实。
“为迎此次来访两朝使团,臣觉得应从南北两军之中,遴选一批我大虞健儿。”熊严沉默许久,这才讲出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