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博弈(1)(第3页)




    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陛下啊陛下,您这手是真高啊。’



    退回去的刘谌,表面没有变化,心里却暗暗感叹,‘用一个拆借的法子,不仅给了户部上下紧迫感,还堵住了别的有司算计榷关总署的口子,这笔在榷关总署的库银,就算是保住了。’



    先前刘谌还不理解,为何要在榷关总署单独设署库,这不是多此一举嘛,榷关总署所得金银,要么解递到内帑,要么解递进国库,要么内帑、国库按比重来解递,可现在,刘谌明白了。



    这是要在内帑、国库之外,再单独设几处啊,既然榷关总署能设,那宣课司也能设,甚至刘谌在想一件事,今后若有别的有司出现,只怕也会像现在一样吧?



    想到这里,刘谌就明白天子为何这样了。



    这是在营造一种大势,以此倒逼着某些有司去变啊。



    事实上,刘谌揣摩的很透彻。



    楚凌就是要用这种方式,一步步的促成大虞上下改变,特设的有司,除了他颁布的圣旨外,任何人都不能动用库银,而等到一些改变形成了,也切实朝好的方向发展,楚凌会逐步收回这些,并将它们凝聚到一起。



    “说说新科进士归籍一事。”



    在刘谌思绪万千之际,楚凌撩撩袍袖,看向熊严他们道:“这届抡才取士,前后发生的事儿很多,但不管怎样,抡才取士算圆满落下帷幕了。”



    “不过朕也知道,对今岁的新科进士,肯定还有很多人会抨击,会质疑,这种情况在地方尤为严重。”



    “朕想着礼部与鸿胪寺这边,看如何妥善解决好此事,朕还是那句话,新科进士乃是参加殿试所定,质疑新科进士,就是质疑中枢对抡才取士的态度,这件事,朕不希望等新科进士归都,期间有什么风波出现。”



    “臣遵旨!”



    礼部尚书熊严、鸿胪卿尹玉当即上前道。



    按着大虞此前的规矩,通过科贡选拔所定新科进士,在科榜张布以后,是有一个月的时间往返的,老话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既然高中了,那肯定要归籍彰显彰显。



    待到归籍返都后,这些新科进士,就要等待中枢有司安排了。



    可这一次呢,科贡选拔所定的是新科贡士,而新科进士呢,是从殿试角逐出所定的,更别提这前后有不少变动,如今的虞都内外,乃至是京畿一带,是没有人敢明面上质疑或抨击了,但别的地方呢?



    想要叫新改的规矩,能够让更多人接受,所以正统四年的新科进士们,还是要离开虞都归籍的。



    至于返回虞都,这些新科进士们,所经历的会和先前不一样,当然这就是后话了,眼前楚凌要解决的,就是不让新科进士们遭到质疑与抨击,这件事不管怎样都要做好。



    “还有就是国子监祭酒一职,朕觉得该换换了。”而在众人思绪万千之际,楚凌的话,让不少人脸色微变。



    “瞧瞧这次科贡选拔,还有殿试,在国子监的学子,考进来的有多少,作为中枢所设最高学府,有多少人不研习课业,反倒攀比起出身,家境这些了!!”



    “这件事,诸卿都好好想想,看谁接任国子监祭酒最好,有好的人选,就给朕上疏举荐!!”



    这番话讲完,让萧靖、刘谌他们都思量起来。



    最近几日,朝中因暴鸢弹劾一事,闹的是沸沸扬扬,可天子呢,却好似没有反应一般,不仅是这样,现在天子还想更换国子监祭酒,这让他们思虑之下,就揣摩到天子肯定有别的想法。



    ‘争吧,斗吧,你们争斗你们的,朕布局自己的。’



    看着一行人的表现,楚凌表面没有变化,可心里却暗暗道,对于外朝的种种,他即便是清楚,但在不该出面的时候,他肯定是不会出面的,非但如此,他还会做一些事,以刺激到外朝有司诸臣才行。



    国子监,是楚凌谋改抡才取士的关键一环,过去没有动,是殿试这件要事没推起来,现在既然推动下来了,后续的环节就要补上了。



    而想对国子监动手,那国子监祭酒就是关键所在!!



    楚凌需要一位真正有操守,有眼界,有才学的大才,以祭酒的身份坐镇国子监,这样才能扭转国子监风气!!



    一旦国子监有所改变,那倡导的公学才能有改变,想要压私学一头,遏制住学宫、学派的势头,国子监就必须支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