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治国如烹小鲜(3)(第2页)




    “宣课司派去京畿道所辖各府县,是在此前摸查出不少状况,也根据这些状况,有针对的进行对应的措施。”



    “几个月下来,宣课司收取了一些商税,总额合计有二十七万有余。”



    “可是随之而来,京畿道所辖各府县治下却跟着出现一些状况,尤其是今冬到来,这布、煤、炭、油、棉等价涨幅不少,臣这段时日,一直在核算各府县的涨幅价格,这比重无一例外都压住了宣课司所征商税。”



    “也就是说,宣课司征收的商税,被京畿道所辖各府县的商贾转移了。”楚凌双眼微眯,盯着萧靖道。



    “是。”



    萧靖回道:“也正是这样,导致京畿道治下出现民怨,如今的京畿道刺史府,正在抓紧布控监视,预防有动荡出现。”



    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楚凌眼神凌厉起来。



    早在楚凌起了谋改之心,他就做好了这个准备,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这是要切实动到核心利益的。



    可大虞国祚传承五十余载,从那个动荡的乱世下走出,有些事也就跟着明确下来,那就是有部分核心利益,势必会统治阶层的各类群体瓜分,而在这些群体下,还有不少群体吃肉喝汤。



    讲一句不好听的话,改革就是要动刀子,不动刀子,把一些人给除掉了,那么再分配的权力就拿不回来。



    这一权力那不回来,那改革就是改了个寂寞。



    楚凌在此之前,是通过一些有司,其中就有他特设的有司,是逮捕与处决不少人,为此也查抄了不少赃银赃产。



    但这就不意味着楚凌说什么,做什么,在他之下的群体就会言听计从,这不可能,也不现实。



    而最重要的一点,查抄的那些赃银赃产,规模是不小,但楚凌不可能全都攥手里,他要拿出来一部分,去堵住先前的窟窿。



    如京畿道赈灾。



    如减免赋税,停止加征。



    类似这样的可不少。



    你抓了人,杀了人,可不意味着局势就好了。



    问题还摆在那里,窟窿还摆在那里。



    “陛下,其实相较于这些,还有一些事,是臣现在觉得很紧迫的。”在楚凌思虑之际,萧靖犹豫刹那,还是讲了出来。



    “说。”



    楚凌言简意赅道。



    “在京畿道所辖诸府县治下,有不少从事买卖的商贾,特别是一些名下成规模的豪商,他们已对外宣称退市了。”



    萧靖皱眉道:“可随之出现的,是一批规模极小的商铺出现,而他们的规模,恰好卡在宣课司不征商税的线上。”



    “也就是说。”



    楚凌语气不善道:“掌握着资源、人脉的那批商贾,他们跟中枢,跟宣课司,玩了出金蝉脱壳?”



    “正是!”



    萧靖正色道:“除此以外,在近几个月间,宣课司这边,甚至京畿道所辖各府县,一些人聚在一批官吏身边。”



    “行贿?”



    楚凌的心底生出怒意。



    “是。”



    萧靖如实道:“只不过他们的手段,要比先前隐晦不少,不是直接行贿,而是投其所好,有针对性的去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