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扬名(第2页)

 “天觉兄,你再说说,这报头是谁人写的?” 

 柳二郎连连摇手:“这我可不知,都是童兄拿来的。” 

 众人一瞬间安静,几个人互相看看。 

 摸不清什么情形的人终于开口问:“你们在打什么哑谜?” 

 柳二郎摇手:“弄不清楚的事还是不要说,咱们喝茶,喝茶。”有些人,有些事不能轻易牵扯,而且他也觉得,一份小报而已,童子虚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请来王晏亲笔题字。 

 说话间,茶楼里的说书人来了,这次不说别的,他手里拿着的就是今日发的小报。 

 大家聚在这里,就是要听说书人讲这个。 

 自己看是一回事,经人讲出来又是另一番感觉,还有那些没有看全小报的人,正好也聚在这里,一并听个明白。 

 那边说书人讲了一阵。 

 柳二郎这一桌又开始低语:“那雇工的消息你们看了吗?” 

 “一日一百文。” 

 “就冲这个,咱们也得去宝德寺瞧一瞧,宝德寺拿出佛炭的法子,当得起大名府第一宝刹。” 

 柳二郎也跟着点头:“这桩事还得感谢谢大娘子,宝德寺大殿失了火,眼见没有银钱重建,谢大娘子才将佛炭之事公布于众。” 

 桌上一人不禁问道:“这是好事,为何宝德寺的方丈不愿意说出来呢?” 

 柳二郎伸手在桌子上画了个圈。 

 一开始众人不懂,不过仔细看了看,又互相交换了眼神,有人无声地说了一个字:地。 

 这几年道观、寺庙圈地极多。 

 特别是有名的古刹,年年扩张,那些僧人的腰也跟着越来越粗。 

 “原来如此。” 

 “谢大娘子劝说方丈,卖后山的碎石炭,一来能让百姓赚些工钱,二来也能养活寺中僧人,若是银钱不够,僧人还能去矿场劳作。” 

 “寺里有几十个流民,如今就在做这桩事,只要肯卖力气,都给银钱。” 

 有人听到这里道:“妙哉,这不就是范文正公说过的:召民为役,因而赈济。道观、寺庙都能这般,当是一桩大功德了。” 

 “谁说不是。” 

 “我们明日过去寺中送香火钱,也能再买些佛炭。” 

 “香火钱可以,佛炭……不一定能买得到,”柳二郎伸手向外指了指,“今日顺通水铺外面挤满了人,都是买佛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