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11章,陈子矜的资料(第2页)

 陈家是大家族,陈高远兄弟姐妹有5人,都是有出息的,敲锣打鼓异常热闹,据说春奶奶的道场法事要做三天三夜。

 这就苦了二姐了,好几次看她郁闷到想哭。

 而李恒就无所谓,两世为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小事当然是洒洒水啦。

 闭上眼睛冥想一番,等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成功实现自我屏蔽,心如止水,拿起钢笔,刷刷刷地在本子上续写《活着》。

 自己能不能一战成名?

 能不能扭转“西门庆”的崩坏形象?

 能不能改变家里经济拮据的窘境?

 就全指望它了。

 秉着这部小说在前世的巨大名气,李恒特别慎重,写得特别认真,每每写完5000字,他都要回过头来逐字逐句逐段地审读检查。

 并且要来回检查三到五遍,全程一丝不苟,不准许出现任何纰漏。

 当天晚上,熬夜写作到凌晨两点过的李恒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还做了个梦。

 梦里有一男两女三个小孩打着手电筒在黑夜中四处寻他,口里大喊着“爸爸”,执着地喊了一夜。

 李恒惊醒了,泛酸的眼角不知不觉全是泪水。

 他意兴阑珊地望向窗外,心里满是惆怅:自己重生了,也不知道他们娘几个在那个时空过得好不好?

 …

 1987年,农历大年初九,演时。

 天还未放亮,一大清早对门陈家就放起了鞭炮。

 同时西乐队、响乐队、锣鼓队以及响冲齐齐奏鸣,孝子贤孙歇斯底里哭倒一片。

 掐着一个吉时,在家停摆了五天五夜的春奶奶出柩了。

 场面十分壮观,堪称上湾村三十年一见。

 不仅镇上领导来了,就连县里和市里都有重要代表出席,附近邻里更是前所未有的齐心,纷纷赶来送这老人家最后一程。

 生前春奶奶非常风光,曾随丈夫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来就算回到村里,也是极其体面的,心善地帮助过很多人,大家都比较敬重她。

 平素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年岁,不论辈分,见面了都尊称一声“春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