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18章,投稿(第2页)

 邮局在老车站对面,离着不远,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

 走进邮局大厅,他忽地就有些犯难了,由于时间匆促,《活着》前面的4万字,自个就只准备了两份手稿。

 而抄写的投稿地址那么多,并且都是名家,一时间有了选择困难症。

 前生他爱看书,闲暇时偶尔会写写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对《当代》和《花城》、《十月》这些四大名旦也有所耳闻。

 但毕竟只是道听途说啊,他不是文化圈的人,对各家文学杂志的偏好和底蕴都缺乏足够了解。

 最关键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他记不清陈小米任职哪家杂志社了?

 此番他之所以投稿当作家,除了赚钱改善家里条件、挣名声改变“西门庆”的糟糕形象外,同时也带着出口恶气的念头。

 陈小米到底是在哪家杂志社呢?从记忆中扒拉了许久,结果还是没找到络头,李恒顿时有些泄气。

 有那么一刻,他冲动地想跑回去抓着陈子桐套套话,问问她小姑在哪家单位工作?

 可这想法才生起,下一秒又掐灭了,算了,懒得跑了,随缘投吧。

 何况陈子桐从小就被人取绰号“小泥鳅”,滑溜的很,在如今陈李两家不合的情况下,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反正么,只要不产生蝴蝶效应,不改变历史轨迹的话,以《活着》的泼天名气,陈小米迟早会知晓咱老李家出了一条真龙。

 对着一众投稿地址思忖许久,李恒最终决定投稿《人民文学》和《收获》。

 《人民文学》他听过的小道消息最多,据说背靠国民文学出版社,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一直非常特殊,是天生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对于心怀野心的他来讲,这几乎是一个必选项。

 至于《收获》,嗨!没甚讲究,纯属看这名字顺眼,收获收获嘛,寓意是极好的了。

 主意已定,李恒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平生不晚。

 为了确保安全和速效,李恒狠狠奢侈了一把,花大价钱用邮包把两份手稿分别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