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51章,什么叫贵人?这就是

 李恒转头看向邹平:“邹编辑,你呢?”

 在这个关键当口,陈小米和王润文一同直直看着对方。

 迎着三双眼睛,邹平叹口气道:“千字30已经是国内最高稿费标准,《收获》杂志也只能给这么多。”

 闻言,陈小米暗自松了口气,稍后视线挪到李恒身上,想看他怎么决定?

 接受到这臭婆娘的眼神,李恒哪里还不明白对方安的什么心思,但他根本没理会,而是转而试探问:

 “邹编辑,那版税呢,贵社定多少百分比?”

 陈小米听得有些蒙。

 邹平同样没头没脑,下意识问:“什么版税?”

 无怪他这么问。

 因为在他的十来年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有作家询问版税的事情。

 在这之前,邹平潜意识中压根就没这个概念。

 两人的懵逼反应没有出乎李恒的意料,毕竟后世第一个拿版税的爷可是王硕,印象中得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但他依旧往下说:“两位,我记得国家前几年出台了一個政策,制定了“万册5%基础稿酬”的版税比例。

 如果我说不要稿费,而是同贵社以印数稿酬达成协议…”

 话到这,他故意停下,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人,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的心很大,明知不可为,明知拿版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也想试一试。

 或者说,就算这次没成行,但有今天的铺垫,说不定下一次就成了呢?

 毕竟他前生是见过大钱的,眼界和野心也远远大于同行。

 上辈子王朔能干成这事,他就想看看提前两年有没有一丝可能的机会?

 如果有,那他就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凭此身份,今后在文坛可以横冲直撞,文人们都得逞他的情。

 要是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嘛,灰溜溜夹起尾巴就是,实在不行,咱转头换一家杂志社老老实实挣人民币。

 闻言,陈小米和邹平面面相觑,齐齐愣住了,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李恒年轻气盛,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太荒唐了!

 国家是有这政策不假,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实里还没谁拿过版税啊。

 就算地位超然的《收获》杂志总编巴老先生,也没破例,也是规规矩矩拿的稿费。

 陈小米和邹平一致认为:《活着》是好,是很了不起,但还没好到李恒能凭借一个新人作家身份力压出版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