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牵绊(第2页)
她写纸条问:你也读《文化苦旅》
李恒正看新闻评论入迷咧,面对突如其来的纸条吓了一跳,老半天才回过神,拿起笔写:看。
回复言简意赅,主打一个没空。
不过柳月没打算放过他,写: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问我写的怎么样
嚯!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嘛!
李恒指指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不要脸地回:个个都在夸!清华教授夸了,北大教授夸,文坛作家夸了,文学评论员还在夸,你问我写得怎么样一个字,牛逼!
心情太好,一时兴起写嗨了,李恒也懒得重新写,就那样直接塞给了同桌。
柳月看完面露古怪。
这些话压根不符合李恒的沉稳性子,要不是刚才亲眼看到他写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
不过虽然语气浮夸了点,但内容却实打实的真实情况。
这让她想起了上周末去买《收获》杂志的光景,新华书店和各处报刊亭的读者蜂拥而至,人太多了,甚至还自发地排起了购买长队,这真的出乎了柳月的预料。
除了食堂打饭外,没想到还会有人为了买一本书去排队,还一排就是半小时甚至更久,那盛大场面真是让她瞠目结舌,眼界大开。
那天她前后排了3次队,每次都是超过20分钟以上,结果每回快轮到她时就没货了,售货员告诉她们:库存已清空,需要等下一批书。
那一天,她奔波了好几家新华书店和不下7家报刊亭,结果一无所获,最后还是跑到小姨家去,才拿到了最新版《收获》杂志。
她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小姨洗完澡,穿着睡袍慵懒地斜躺在沙发上看书,看《文化苦旅》。
柳月坐过去,问:“小姨,《文化苦旅》有这么好看吗你在看,爸爸和爷爷也在看。”
黄昭仪头也未抬:“自然好。”
柳月又问:“《活着》好还是《文化苦旅》好”
黄昭仪回答:“是不一样的题材,都好。”
顿了顿,她稍后补充一句:“不过我可能更喜欢《文化苦旅》,文字太优美了,特别有意境,等这书连载完,我要按着书里的地方一一去旅游。”
闻言,柳月侧头细细打量这位魔怔了的小姨,突然冷不丁问:“小姨,你是不是喜欢作家十二月”
空气突兀停滞!
黄昭仪拇指和食指捏着书页,缓缓抬起头,“你妈跟你说的”
柳月慢声道,“还用说吗我猜的!”
黄昭仪定定地瞅着外甥女,一言不发。
柳月解释:“除了京剧外,小姨你对其他事都不是特别上心。
但每每阅读作家十二月的书时,整个人最是放松,神情十分享受,一本书反复要看十来次。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很反常。”
黄昭仪今年都33了,早已练就了一身洞察人心的本事,“你妈还跟你说了什么”
柳月眼睛一闪:“我前阵子不小心看到了你抽屉里的信件,与作家十二月来往的信件。”
闻言,黄昭仪并没有责怪她,反而说:“那就对上了,我还以为家里遭了贼,下次偷看我信件,记得把顺序归位对,有俩封位置颠倒了。”
柳月伸手挽住小姨胳膊:“你早知道了”
黄昭仪说:“不仅知道,还猜到是你,家里没丢东西,而我的钥匙放哪里,你全清楚。”
柳月笑眯眯道:“那两封信我故意放反的。”
黄昭仪听得愣了愣,稍后哭笑不得,“你个鬼丫头,原来是在套我话,说吧,你还想问什么”
柳月继续刚才的问题:“你是不是爱上了作家十二月”
面对这问题,黄昭仪沉思了良久,最终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晰,但我应该是爱慕他笔下文字的。”
柳月问:“你见过对方吗”
黄昭仪点头:“见过,但没正式见面。”
柳月不解:“为什么不正式见面”
黄昭仪说:“时机未到。”
柳月好奇:“那对方长什么样多大年纪现实是干什么工作的”
黄昭仪转头盯着外甥女眼睛,意味深长道:“不要好奇,不要打听,不然你会像小姨一样陷入万劫不复。”
“这么说,你还是爱上他了”柳月眼睛bulgbulg,闪烁着奇异光芒。
“爱与不爱,都言之过早。不过”
话到这,黄昭仪也不再隐瞒,轻声叹口气:“这种牵绊是畸形的,我不敢言说,也不能进一步言说。
可小姨很是喜欢看到他,哪怕近在咫尺不能打招呼。”
柳月嘴巴张开,之前的古灵精怪不见了,同情地问:“为什么”
黄昭仪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