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198章,陶笛(第2页)

 

大学我琢磨你也不会闲着,反正不是这女老师遭殃,就必定有其她女同学遭毒手,你最好收收手,现在爸妈谈起你的那些个女人,一脸的不自在。

 

用妈妈她老人家的话说,老李家祖坟冒青烟也不是这么个冒法,棺材板都压不住”

 

听不下去了,李恒悻悻然挂了电话,随后马不停蹄跑去银行,给二姐汇款3万元。

 

回到庐山村,他一边给子衿写信,一边还在思量:陈小米能不能帮自己寻到中意的四合院

 

给子衿写完信,他又想到了同样在京城的宋妤,要不要她趁机在爸妈面前露个脸

 

但权衡再三,还是算了,熄了念头。

 

一是今生和宋妤的感情还没到那地步,还在追着呢,估计短时间内都没有太大希望。

 

二是怕刺激到子衿,提前和宋妤爆发矛盾,那样得不偿失。

 

写好信,李恒打开书房窗户,倒杯茶在椅子上坐了会,脑子里开始思索今天答应上台演奏二胡的事。

 

演奏什么曲子

 

《梁祝》《渔舟唱晚》《梅花三弄》

 

还是《阳春白雪》

 

除了军训期间表演过的《二泉映月》,二胡他最能拿出手的名曲都在这。

 

要不《梁祝》吧,这首曲子大伙耳熟能详,比较出名,容易引起共情,现场效果应该不错。

 

就在他心心念二胡时,对门25号小楼忽然传来了陶笛声。

 

时隔半个月之久,余老师再次生起了兴致,吹得是《高山流水》。气势磅礴,曲调悠扬,彷佛置身于雄伟的高山之巅,聆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力量。

 

李恒听得入神了,等到一曲完毕,他心思突地灵机一动,脑海中情不自禁蹦出了一首陶笛当之无愧的第一神曲《故乡的原风景》。

《故乡的原风景》是岛国陶笛大师宗次郎享誉世界的名曲,要1991年才创作出来,一经发布,就名动全球,后世播放量更是超过50亿次,可见其影响力和大家对它的喜爱。

 

要不要搞

 

搞不搞

 

搞还是不搞

 

奶奶个熊的!不搞白不搞!搞了!

 

自我询问三遍,他就再也抑制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真他娘的咧,对于截留小日子的好东西,李恒一点愧疚心都没有,抱歉都懒得说一声。最多就是担忧自己能把这首曲子发挥出几成功力

 

现在他面临一个情况,笛子是他的拿手戏,是用笛子吹

 

还是用原本的陶笛演奏

 

可陶笛的话,他会是会,但没有笛子、二胡和钢琴那么高的熟练度啊。

 

端坐在椅子上,听着对门停歇两分钟后又响起的陶笛声,李恒手指不停敲击桌面,内心在挣扎着,在权衡着

 

如此不知道过了多久。

 

等到余淑恒出现在对面阁楼上时,他才渐渐回过神来,想了想,他找出余老师送给麦穗的陶笛,骑着自行车直奔人少的原野而去。

 

不管怎么样先试试陶笛效果再说。

 

一路骑行了几里路,远离复旦大学后,他找一个人烟相对稀少的地方坐下,拿出陶笛吹奏了起来。

 

对于呼吸、指法、吐音、换气和节奏等陶笛的基本演奏技巧,李恒作为玩乐器的能手,这些压根不用请教别人。手握陶笛吹弹5分钟就找到了前世的熟悉感。

 

《故乡的原风景》他上辈子用钢琴弹过,用二胡拉过,还用长笛吹过,曲谱早已烂熟于心,不用花时间琢磨,现在只有一点,就是演奏!演奏!要是有效果,就多加练习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