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207章,晚会(二),牛逼哄哄!

什么

 

不是拿手的二胡是陶笛

 

这弄的哪一出

 

台下众人一脸茫然,李恒在军训文艺汇演时的《二泉映月》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导致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大伙还记得他的长相。

 

但陶笛是什么鬼

 

就如之前叶宁和孙曼宁迷糊的那样,很多乡下来的少年压根就没听过陶笛好吧

 

就算那些城里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接触过这门乐器。

 

当然了,对陶笛懂一点的就颇为期待的望着舞台入口。

 

比如,余淑恒。

 

这位余老师一开始也以为李恒会拉二胡,或者长笛,没想到会是陶笛,想着自己过去一个月时不时用陶笛演奏,她就自我笑了下,稍稍打起精神,等待接下来的表演。

 

她倒是想看看,润文特别关心的男生,除了写作和二胡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想着第一场李玲玉的王炸开局,台下的麦穗不由有些紧张,双手无意识抓着裤腿,挺直身子凝望台上。

 

挨着坐的周诗禾瞥眼好友,也是认真了几分。

 

一同紧张的还有孙曼宁和叶展颜。前者是站在好朋友和老乡立场关心,而后者则是面露担忧了,尽管之前开导李恒不用有压力,结果现在她比李恒还忐忑。

 

柳月躲在后台,先是眯着眼隔空瞅瞅自以为隐瞒的很好的小姨,然后瞅瞅李恒。

 

心情格外的复杂。

 

其实,昨天在女生宿舍和黄昭仪的对话,柳月完全是故意的。

 

比如她对着伞骂“小气鬼”,问小姨“男生为什么用蓝色的伞”,目的就是勾起小姨的兴趣,从而引导出李恒这个人,引导出今晚的晚会地址和时间。

 

甚至包括她故意问的那句“小姨,要不你明晚来帮我捧场”,都是在试探小姨的反应。

 

呵!昨天的试探今天有了答案。

 

昨天拒绝自己,结果小姨却不声不响来了,还换了装扮,自己批判她的墨镜不戴了,改戴了一副普通大框眼镜。还偷偷摸摸地来不告诉自己。

 

这代表什么

 

脑海中的念头呼之欲出。

 

如果说以前她逗李恒是出于无聊时的好玩,觉得他和别的男生不一样。那后来她主动跟李恒坐,主动找他茬,主动跟他传纸条,目的就是试探和搜集证据。

 

现在她兜里已经有13张纸条,上面全是李恒的字。

 

她决定了,明天等小姨出门后,她就带着这些纸条潜入小姨家,拿这些纸条和信件对比,看看在日常用字中能找到几个相同的字眼,看笔迹是否对得上

 

她这样怀疑,原因有五:

 

第一个,李恒老喜欢在课堂上翻看报纸,尤其爱翻看关于外界对作家十二月和《文化苦旅》的新闻报道。

 

第二个:她看过小姨的信件,老感觉有种熟悉感,彷佛在哪里看到过,直到后来和李恒在课堂上用纸条交流,才恍然大悟,原来根源在这。

 

第三个:就是小姨的不打自招了,昨晚明明拒绝自己不来看演出,今晚却独自来了。这不得不让人困惑。

 

第四个:新闻媒体都说作家十二月来自邵市,恰好李恒也来自邵市。小姨信封上的地址是邵市一中,恰好李恒也毕业于邵市一中。

 

第五个:在谈及作家十二月时,小姨似乎不愿多提,反而告诫自己不要好奇!不要好奇!不然

 

这太反常!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

 

如此种种凑在一起,似乎都在昭示着什么,指引她去寻觅真相。

 

只是有一点她百思不解,那就是李恒的年纪,今年他满打满算还没19岁吧,似乎怎么也和作家十二月挂不上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