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三月麻竹

第383章,新希望(第3页)

 

总之一句话,差距太大,让很多人高度不自信,生出自卑感。

 

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风气弥漫之际,国家为了振兴士气,提升民族自信,

 

重点把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作为宣传对象。

 

而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女排精神给死气沉沉的民众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励着大家前行。

 

在后世,由于物质文化丰富,也许女排的拼搏精神不会被人所理解,甚至觉得是空空而谈的口号。

 

但李恒作为过来人,比任何人都明白女排精神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它点醒了一群迷茫的人,给国民带来了惊喜和渴望,确确实实鼓舞了一代人。

 

由于女排精神在国内的巨大影响力,在80年代各项体育赛事都十分受欢迎,

 

民众对其关注度也远远超过后世,体育运动员的地位普遍较高。这让李恒看到了体育运动品牌崛起的机遇。

 

这也是李恒得知小堂姐想自主创立运动品牌时,就连忙写信把她忽悠来沪市一起创业的缘故。

 

要不然根据历史轨迹,李望会把改革开放的核心城市深城作为创业基地,不会来沪市。

 

但李恒的那封信起了作用,他对运动品牌前景分析的侃侃而谈、设计思路创新、市场运营和金钱最终还是把李望吸引了过来,要不然她会心甘情愿把大部分股权让给李恒么?

 

关键是李恒邀请她一起来创业的,关键是李恒各方面出力都比她多得多。不论金钱还是智慧,还是个人声望,几乎全方面碾压于她,让她心服口服。

 

李恒刚在白纸上写的6个名字,是88年汉城奥运会夺金的运动员。其中陈龙灿、韦晴光是男乒双打冠军。

 

没错儿,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豪夺15枚金牌,但到了88年骤降到只有可怜的5枚。

 

事前被人无限看好的体操王子、被视为中国体育希望的李宁,在88年这一届奥运会折戟沉沙,失误频频,让很多民众大失所望,引来国内媒体一阵口诛笔伐,甚至有愤怒的民众给他寄刀片。这也是李宁不堪重负、回国后就选择退役的原因之一。

 

写完6名夺金运动员,李恒又连着写了5个拿不到奖牌的名字,其中就包含李宁。

 

这样做的目的是鱼龙混杂,混淆视线,免得被人怀疑。

 

盯着白纸上的名单,李望质疑:「你就确定这些人能夺冠?」

 

李恒摆手:「不能。你知道我的喜好,喜爱看报纸,我只是根据新闻信息汇总提取了这11个人名。

 

他们热度高、能力强嘛,国人都看好,有关注度,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瞄一眼茶儿上厚厚一叠报纸,李望有些叹服,这小堂弟是真厉害,不仅要上课和创作,竟然还每天抽大量时间来阅读报纸,获取外界信息,着实比一般人努力太多太多。难怪他年纪轻轻就能这么成功。

 

李望对其他人了解不够,但对李宁之名却如雷贯耳,她用手指头点了点李宁「这人可是有着体操王子的美誉,4年前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了3金2银1铜六枚奖牌,我们财力吃紧,他估计很贵,你觉得他会代言吗?」

 

李恒瞟眼纸上的名字,心说老子写他就是来蒙骗大家视线的啊,根本不指望他:

 

「不碍事,咱们事在人为嘛,李宁不好弄的话,这3个人一定要签下。」

 

说着,他用笔圈了3枚金牌获得者名字:乒乓球陈静、体操楼云和跳水高敏。

 

之所以钦定这三个名字,陈静和高敏因为人气高,新闻报道相对较多,利于品牌宣传。

 

至于楼云,嘿,只是李宁的替代品而已完全可以想象,当李宁在汉城遭遇滑铁卢时,作为扛起体操这块大旗的楼云,会多么受媒体和民众追捧了,会有多受欢迎了。

 

他娘的现在签下他,这完完全全是捡漏啊。

 

听完他的分析,李望把这三个名字记在心里,接着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体委会同意我们赞助运动鞋么?」

 

这是她最担心的事情。

 

李恒吩附:「你先尽管去,到了京城先亮一亮你的香江同胞身份。要是这样还没有门路的话,你打电话给我,我来想办法。」

 

「行,我回工厂安排一下工作事宜,后天就出发。」李望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站起身说。

 

李恒送她到门口:「央视广告的事,也是重中之重。」

 

李望点点头:「我知道。」

 

ps: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