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唐太子,天策上将,并州道大行台尚书令......

 “太子李承乾,上前听封!”

 忽然的声音,让李承乾回过神来。

 随后,他便是明白,这应该是要赏自已灭东突厥的功劳了。

 李世民坐在皇位之上,威仪震慑八方,群臣和排在后面的各国使臣,根本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此刻的他,好似还真的有了那千古一帝的风范。

 张公瑾随着李承乾躬身行礼之后,张开手中圣旨,深吸一口气。

 “太子李承乾,自立东宫储君以来,忠孝有加,性情纯良,与众兄弟兄友弟恭,谦礼明达。”

 “又奉旨经略并州道新政,成绩斐然,并州道各州县,政通人和,农户禀足,商贾守法,官吏尽职,此乃我大唐当世治世安民之首功。”

 “恰逢东突厥颉利,突利狼子野心,妄图窥伺我中原社稷,蒙尘我汉家神器,内恶突厥平民,外毁南北之盟,磨牙吮血,妄起战端。”

 “幸我大唐有勇冠三军,武摄乾坤之太子,保土安民,施仁政于无辜突厥边民,两族荣辱与共,率六率破贪狼之心,射辅王化,屡战屡捷,擒贼首颉利及突利二人。”

 “武功卓绝,乃秦汉储君之未有”

 “朕有此太子,朕心甚慰”

 “万民有此太子,家家富足”

 “大唐有此太子,国祚绵延,远超秦汉之盛景,近在眼前......”

 李世民微笑的看着此刻自家这个太子,不省心,但又好似从来很省心。

 这一身储君冕服穿在身上,竟也已然掩盖不住那真龙之相。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而台下,此刻张公谨,也已然是在殿内大唐群臣和周边各国使臣们,紧张的等待中,念出了圣旨之中的封赏。

 “加封太子李承乾,天策上将!”

 “重开天策府,选衙建制!”

 “赐五万兵制!”

 “设原东突厥领土为我大唐镇北道,由太子节制”

 “加封灵州刺史”

 “凉州牧!”

 “嘶!!!”

 群臣低头,然而目光却是彼此交汇之时,禁不住的露出骇然之色。

 一些人更是禁不住的倒吸凉气。

 就连李承乾,都没想到,自家父皇竟然这么舍得,愕然抬头。

 恰巧和此刻李世民冠冕之后的那双眼眸对视在一起。

 瞬间。

 李承乾注意到对方微不可察的对着自已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认可和鼓励。

 一想到刚才的封赏之中。

 除了几乎已经猜到的节制原本东突厥的领土之外,多出来的五万兵制,以及所谓的灵州刺史,凉州牧......

 那是靠近吐谷浑的地方!

 毫无疑问的,自家皇帝老子虽然没有在朝堂和群臣说经略吐谷浑的事情。

 却已然是默许并且支持了他,去将下一步的目标,放在吐谷浑身上。

 深吸一口气。

 李承乾随着圣旨念完,当即便是诚恳的恭敬拜谢圣恩。

 “儿臣,定不负父皇期望,不负万民之心!”

 李承乾回到了自已的位置上,群臣却是目光直勾勾的凝视着,此刻他手中的那份圣旨。

 节制两道!

 尽管所谓的镇北道,如今除了广袤无垠的草场之外,就剩下那些突厥族大唐国民,但是那也是两道啊!

 而且。

 灵州,凉州,那可是陇右道的重镇。

 如今宗室亲王李道宗,还在灵州担任都督,统御那边的事务,如今李承乾被封为刺史,那不就是,让李道宗给李承乾当“保镖”吗?

 而且,还有凉州,那也是边境重镇,再往西就是吐谷浑。

 房玄龄几人目光不着痕迹的对视一眼,仿若发现了这对皇家父子似乎在计划着什么。

 长孙无忌更是眼珠子直转,可恨自家两个小子年龄还是太小。

 若是能够再大一些,跟随在太子殿下身边,那将来长孙家族富贵必定更加绵延。

 不对.....老夫能不能跟随太子去那并州道呢?

 他侯君集如今都能够在太子帐下听用,老夫同样是国公,且还是太子殿下的舅舅,如今镇北道需要老夫!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是决定了什么。

 大朝会随着封赏结束,终于是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

 周边各国使臣上前见礼恭贺。

 李泰好奇自家皇兄的封赏圣旨,李承乾直接随手给他丢了过去,自已则是目光凝视着在场这一个个穿着异样服饰,明显民族不同的各国使臣。

 心中思索着什么。

 “高句丽外臣金项人,拜见大唐皇帝陛下,愿您福寿安康,这是我们王上奉上的国书......”

 李承乾正在扫视这些外邦使臣,一边猜测这些人所出何处,那地方又有什么大唐需要的好东西的目光,随着这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