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天竺半岛亲善委员会(第2页)

 

今后再无萧皇后,只有南梁萧氏萧老夫人。

 

今后也再无隋炀帝孙隋后主,只有弘农杨氏家主杨政道。

 

这件事太子李承乾未曾有提过,但是当他任命杨政道为天竺布政使的那一刻,萧皇后他们便已经做出了最聪明的回应。

 

贞观七年春,正月十九。

 

值深天德合,利化解旧怨。

 

江南道润州丹阳县。

 

一场由大唐礼部亲自派遣官员辅佐,且甚至皇室派遣代表观礼的认祖归宗的仪式,正在这人丁不兴,家族凋敝的弘农杨氏丹阳房举办。

 

礼乐吹奏,满城宴请。

 

弘农杨氏丹阳房位于丹阳县练湖之畔,原本周围景致错落,往来宾客皆儒袍雅士,甚至于在武德年初的时候,这里往来还有不少杨氏门客。

 

然而如今,练湖之畔,湖田千顷,竹坞连绵,以往被剥削和欺辱的寻常百姓家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稻丰鱼香到处都透露着如今大唐奉行新政之策下,带来的勃勃生机。

 

反倒是曾经访客不断的弘农杨氏丹阳房,如今凋敝斐然。

 

在长安太府寺任职的杨崇礼,以及前两年才被调往岭南道广州府任职的杨德裔今日作为这场仪式的杨氏代表,在门前一左一右的迎接着宾客。

“星分紫极,应赤符而启唐祚;

 

龙章改色,披玄冕以复宗祧。

 

惟尔杨氏,肇基震旦,衍庆关西。

 

太尉垂四知之训,齐隋承五运之枢。

 

今有裔孙政道,

 

本隋室之遗胤,

 

实海岱之英华。

 

弃毳幕而冠章甫,

 

裂狼纛而奉鸾旌。

 

归丹阳之故壤,

 

续弘农之清流.......”

 

杨政道认祖归宗,这件事在民间没什么太大的反响,顶多算是在江南道润州这边,产生了一些动静。

 

更多的还是朝堂方面的关注。

 

新政这些年,早已经放下了前朝之事的隋朝旧臣们,如今看到大隋能够有这样一个体面的落幕,心中对于李承乾这位太子,以及贞观皇帝陛下,都是心悦诚服。

 

历朝历代皇权更替,前朝的皇室甚至是臣子们,能够有一个体面的落幕,已经是分外难得。

 

更不必说,太子殿下还给了杨政道天竺布政使这般一个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