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香港金融大变局
第670章 香港金融大变局
在65年杨文东入股恒生银行之后,后续对于恒生股票的收购并不是很多,因为不是上市公司那就只能找恒生的股东,而早年恒生银行的股东也不算很多,加上何善衡本身也是大股东,他们二人加起来就超过50%,再收购的话,也很难瞒住他;
所以在恒生银行上市前杨文东一共有27.1%的恒生股票,上市的时候恒生银行释放出25%的股份,杨文东的持股比例也变成了20.3%,不过恒生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一共1.8亿港元的现金,成为了70年代最大的一家ipo,整个香港历史上,也只比1961年怡和集团上市的规模小一点。
第二天,全港的各路媒体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恒生银行在上市的第二天也就被恒生指数吸纳,成为了蓝筹股之一,市值直接进入了全港前二十,且因为热度很高,股价还在持续增长。
这一天中午之后,方先名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询问道:“杨生,恒生银行的股票,我们是需要现在收购一些,还是卖掉一些,或者就是保持不动”
“何善衡最近在银行市场有没有什么动作,意图出售手中的地产业务”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道:“市场上有这方面的消息,恒生银行在打包部分风险较高的地产业务,主要都是一些普通住宅,还有少量小型地产公司;
但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些位置还行的、储户抗风险能力强一点的没有出售。”
“看来他是选择一个居中决策了。”杨文东笑道。
方先名道:“杨生,其实何生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恒生银行的规模太大,大规模出售手中业务,对市场都可能会有很大冲击,对于股票也是;
如果未来经济危机没有爆发,那他身为董事会主席,推动这件事,那也是要负责任的。”
“嗯,这么分析也对,就算是我们也并没有大规模套现。”杨文东点点头道。
毕竟这件事也只是自己的建议,又不承担责任,何善衡自然需要谨慎;且即使100%确认未来会有经济危机,银行也不可能出售手中全部业务,先不说内部运营,光是这样玩以后就真的得罪全部同行了。
方先名道:“是的,何善衡这个人在银行领域几十年,对于风险把控其实一直很好,65年那一次也是遭到了无妄之灾,恒生那时候其实运营也是正常的、没有风险,但什么样的银行也经不住挤兑的。”
“行吧,他手中现在也有2亿多现金了,这笔钱不动,那未来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杨文东最终下了决定,道:“恒生指数快要到1600了,我估计快到极限了;
股票方面,不管是恒生,还是长江实业、和合实业、新鸿基这些,都适当抛售一些套现,不超过5个点,等股灾爆发之后,再收回来,也就当小玩一把吧。”
身为全港知名人物,手中握的也是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比例还不低,所以是不适合大规模抛售的,第一是必然会被发现,第二要是引起恐慌,那股灾原因的帽子可能被带到自己头上,第三就是现在就算全出售了,以后想再回收,难度也不小,哪怕后面有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