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促进武侠文化的发展

第673章 促进武侠文化的发展

 

金镛古龙之后,华人社会的武侠小说就真的没落了,虽然原先历史上还有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等,这些人名气也不低,但比起前面两位,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而这批人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更是几乎断层了,可能也是因为香港社会经济崛起之后,娱乐行业起飞,有能力写小说的人,都跑去当编剧了,毕竟当编剧只需要讲故事,不需要那么费力的将每个字都写出来,赚的钱也不会少。

 

这一点是真的很可惜,武侠文化没有持续传承下去,这甚至也导致了未来内地的武侠电视剧,除了《水月洞天》、《天下第一》等少数原创,其他的就是重复性的翻拍金镛那几本小说,几年一次,看的人都吐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杨文东也希望能够以资本的力量,来推动武侠小说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不管是给自己还是给其他无数亿华人,都能提供更多的精神娱乐;

 

同样,从资本层面,如果精彩的小说更多、或者出一个类似金镛古龙这样的年轻武侠小说作者,那对于香港娱乐产业乃至未来内地娱乐产业,都是受益巨大的,光是tvb就能再改编多款小说,对外更多的输出香港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了。

 

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至于了多少钱,只要后续能够有成果,那也绝对不会亏,甚至自己的报纸也是需要小说的。

 

金镛与古龙各自思考了片刻,古龙同意道:“杨生,这个想法看起来很不错,如果能够在未来引导更多的人成为武侠小说作者,也算是一个成就了;

 

只是这件事该怎么操作呢”

 

杨文东道:“具体怎么操作,得由你们来决定,我也不是专业的,不过从经济层面,我的想法是以报社刊登小说的名义,吸纳一些人投稿小说,然后经过你们或者专业团队的审核,通过了便可以上报纸。”

 

金镛则道:“可实际上香港的报社,都有这样的举动,有什么区别”

 

在金镛靠着小说,将明报建起来后,香港的其他报社自然有样学样,都在拼命吸引各种有天赋的人写武侠小说;

 

虽然在成绩上远比不过金镛的产品,但这种竞争不是工业品,买了这个就不可能买那个了,而是可以重复的,读者看了金镛的小说,也不影响看其他人的,只要质量都好就行了。

 

杨文东摇摇头道:“还是不一样的,首先各个报社的审核人员就没几个是专业的,而你们组成的团队我想肯定专业很多;

 

第二就是我们有培训机制,如果你们发现了写的还行但没到上报纸的资格,那也可以安排专业人沟通指导,或者直接吸纳进来,专门培养,培养成功了再回收这个成本;

 

第三,我这边会尝试联合多家报社,组合在一起,就能提供足够的上报机会。

 

如此一来,在效率上必然比很多报社单独行动要强的多。”

 

组合香港的报社资源、有潜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那肯定比这些组织与个人各自联系,要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