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隆基圆盘大佬粗

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有意见(第2页)

他今天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其实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会在暗中将李琩往恶钱上面引导。

他不想冒这个头,因为禁止恶钱,他已经得罪太多的人,现在需要有人分担仇恨,何况圣人眼下,对恶钱一事态度也非常敷衍。

这是一块烂疮,没人愿意揭开。

而李琩做为自己的盟友,又恰好奉旨调查韩庄,那么顺势引导他查向恶钱,如果能让圣人重新重视,自己也可以借机会清缴一批恶钱。

只是简单的聊了下,李林甫便岔开了话题,与众人开始谈论起其它。

而在座的这些人当中,对恶钱最了解的,就是裴耀卿,因为他当年是水陆转运使,江淮的恶钱都是坐着他的船进入长安的。

他也管不了,大家都在这么干,一旦干预,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别的不说,这里面皇亲贵胄都不少。

所以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林甫方才在话题最后,来了一句:今之所议,勿传他耳。

在座的人里面,没人有胆子外传,但是裴耀卿清楚,李林甫今天这番话,其实是说给他听的

宣平坊,严宅。

严挺之回来了,他是晌午进入长安,却直到晚上酉时,才抵达家门口。

没办法,今天的长安太热闹了,街道上人挤人,马挨马,水泄不通,本来没多远的路程,硬是走了三个多时辰。

眼下的他,就站在大门口,任由夫人裴氏,拿着一捆艾草在他身体周围拂来拂去,这是扫除风尘,也是驱除污秽,摆脱丧气。

还要用淘米水洗一把脸。

严武手里端着脸盆,来到父亲身边,皱眉道:

“国宝郎说,隋王有意让儿子去他府上当差,阿爷怎么看?”

严挺之当下,已经知道他能返京,是李琩在背后出的力,而且王府幕职本来就是那些科举无望的人,起家最好的选择。

这不巧了嘛,吾儿就是一不学无术之人。

当然了,以他严挺之的身份,是可以门荫子孙的,但是门荫,起家也高不到哪去。

“吾儿愿意否?”严挺之洗了把脸,接过擦脸巾笑道。

严武撇了撇嘴,道:

“闲着也是闲着,听说隋王新任右金吾,我若能跟着巡缴京师,似乎也不错,今后便不缺吃喝地方了。”

他说的没错,金吾卫确实可以到处的蹭吃蹭喝,还不花钱,当然了,都是小摊小贩,铺子大了有背景的,该花钱还是得花钱,但是这些地方呢,金吾卫一般也不去。

有免费的,我为什么要花钱呢?况且小摊小贩售卖的吃食味道更好。

裴氏宠溺的看向儿子,笑道:

“不要大意,隋王可不是好相与的,你真要愿意去,就得收收你这野性子,你阿爷和我能容你,别人可容不了你。”

严武笑道:

“好了好了,阿娘又说教了,孩儿还能不懂这些道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穿上金吾卫那身铠甲了,要不就明天吧?我明天就去安兴坊。”

严挺之夫妇俩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在当下的大唐,最装逼的是紫金鱼袋,接下来香车宝马,而对于年轻人,就是那套金吾卫甲。

因为穿上它,真的超帅

李琩在挹翠楼一直待到戌时,这里依然非常热闹,新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旧有的客人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以至于到了戌时,就连大厅内都需要新增座位了。

毕竟今晚没有宵禁,而长安一年到头没有宵禁的日子,屈指可数。

卢奂一直在帮着李琩套话,而李琩也时不时的插几句嘴,但是效果远不如卢奂,由此可见,这老小子年轻时候绝对是风流种,人家在这种场合应对的游刃有余,很多青楼的潜规则、暗规矩,他竟然都懂。

一开始你还跟我装清纯?

“听说都知这里,不收恶钱?”

卢奂已经喝了两壶刘伶醉了,依然是非常清醒,而且更为放得开,与颜令宾之间偶尔也聊几句荤段子,一看年轻时候就是老手。

颜令宾也饮了不少,面带红晕的微微颔首,指着柜台方向,道:

“郎君请看那里。”

卢奂随着颜令宾所指的方向,看向远方柜台一侧,悬挂着的那几枚开元通宝。

只听颜令宾解释道:

“朝廷有律疏:申明旧章,悬设诸样,奴家这挹翠楼设在闹市,自当遵从,悬挂着的便是样币,凡与样币有出入者,一概不收。”

按理说,恶钱流通大多出现在经济行将崩溃的王朝末期或大分裂时期,比如隋末,但是大唐眼下可谓盛世,但恶钱流通之广,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李琩心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过于繁荣和朝廷货币政策缺漏,所导致的恶劣局面,其实是市场行为,朝廷一直在想方设法纠正过来,可惜收效甚微。

卢奂笑道:“我大唐恶钱之流通,重在两京及江淮,都知在长安做买卖,不收恶钱,岂不是损失太大?”

恶钱这玩意,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包括李琩。

没办法,避不开,就比如郭淑前段时间,将府中内库一些旧了的布帛变卖,人家布庄的老板就是以八二的比例给郭淑结账的。

八分良钱,二分恶钱,这已经是看在郭淑的身份上,忍痛赔本,正常来说,一般是一半一半。

恶钱也是钱,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虽然不断出台政策抑制,但效果不大,所以很多时候,是默认的。

你不默认也不行,因为这是市场行为。

颜令宾干脆返回柜台一趟,取来一小串钱,然后解开缗绳,将一颗颗大小不一的钱币放在桌子上,道:

“郎君请看,这里有鹅眼、铁锡、古文、线环、官炉、偏炉、稜线、时钱,这些钱与官铸的开元钱相比,可谓材质恶劣,奴家这里不但收钱,其实也放钱,有些世家子弟有时难免会遇到难处,从我这里贷钱的话,人家也只收良钱,所以奴家的挹翠楼是禁止恶钱流通的。”

她摆在桌面上的这些钱币,都叫恶钱,其中有官炉,但是她这个官炉,是残缺的钱,民间为了获取良钱中的铜,会将良钱损毁,而损坏的良钱就成了恶钱。

李琩随意拿起几枚在手里端详一番,这些钱他几乎都见过。

要知道,他可是皇子,他都见过这么多的假钱,可见大唐的货币系统是多么的混乱。

李林甫曾经建议,朝廷增设铸币炉,加大良钱的铸造数量,并以重刑惩治私铸之风,但是他的建议,朝堂上都没有通过。

主要是这个法子唐高宗李治就用过,《永徽疏议关于私铸钱币的量刑,有连坐、身死、家口配没、流放、杖刑等等,而且还专门以适当的比例,用良钱兑换市面上的恶钱,然后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