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陇右(第2页)
鄯州,也就是后世青海西宁这一片。
在当下,是陇右节度使藩镇衙署所在,这里主要的作用就是防御突厥,下设十三军,统兵七万五千人。
节度使幕僚,是一个庞大的集团,人员成分复杂,有来自节帅亲属,也有朝廷任命,还有节度使自行招募的才干之人。
皇甫惟明官职的全称,叫做鄯州都督、持节陇右经略节度使,在这里,他的话比基哥的话还管用。
这便是: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这里是偏远地区,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皇帝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了。
能带给他们福利的,只有皇甫惟明。
“长安有一种态度,希望咱们派使者与吐蕃联络,暂时修好,”鸿胪卿充和州刺史、镇西军军使杜希望,眼下就在鄯州的藩镇衙署,与皇甫惟明商议对策。
他曾经在李林甫遥领陇西的时候,担任鄯州都督、知留后。
知留后就是节度使不在时的代理官职,差不多就是陇右老大了,后来在李林甫卸任之后,短暂的担任过两个月正使,结果在宦官牛仙童身上吃了个暗亏,被贬了。
大堂内,从鄯城赶来的河源军使王难得,闻言皱眉道:
“这次与往常不一样了,金城公主去年薨逝,咱们与吐蕃之间,没有了说和之人,边境已然蠢蠢欲动,吐蕃正在集结大军,我若反应不及,恐出大事。”
河源军的驻地在鄯城,就在鄯州的西北方,距离不远,是正儿八经后世西宁市所在,领兵4000人,战马650匹。
至于金城公主,便是三十年前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和亲公主,中宗李显养女,邠王李守礼亲女,嫁给了当下仍是吐蕃赞普的尺带珠丹。
金城公主是历史上仅次于文成公主,对大唐与吐蕃邦交作出重大贡献的和亲公主。
但是去年,去世了。
洮州刺史安思顺叹息一声:
“我们眼下的储备,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入侵,朝廷远在长安,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王忠嗣那边会不会打起来,还不知道,总不能因为顾忌朔方,就不管咱们啊?”
他就是安禄山名义上那个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兄,眼下职位不低,洮州刺史兼任临洮、莫门两军军使。
临洮军,领兵15000人,战马8000匹,莫门军,领兵5500人,战马200匹。
也就是说,安思顺手下有两万兵马,算是当下陇右地区权力最大的军将。
杜希望点了点头,看向主位的皇甫惟明道:
“各家自扫门前雪,朔方什么样子,咱们不管,也轮不到咱们操心,但是陇右的事情,必须尽快解决,藩镇军务,重在提前预判,应对及时,指挥灵活,快速反应,吐蕃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会退兵,应立即发文长安,要求兵部,备戎仗之物数,筹粮帛兵械之军需,什么修好?吐蕃都集结大军了,修哪门子的好?”
皇甫惟明直接将手里来自中书门下的发文扔在一边,脸色阴沉道:
“本帅也应再奏圣人,痛陈利害,河西盖嘉运必须协防,这次不同以往,敌军兵力过盛,恐以陇右之力,难以防御。”
“我愿署名同奏,”杜希望一脸恳切道:
“还需再请太子帮忙力争,军国大事,兹事体大啊。”
皇甫惟明神情凝重
陇右这边,局势紧张,皇甫惟明已经紧急调动兵马,沿线布防,并派人前往河西节帅衙署所在的凉州,通知盖嘉运调兵防范。
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归根结底在青海和西域,准确点说叫做资源,因为吐蕃那个地方资源相对匮乏,而青海地区做为水草风茂的天然牧区,自然是他们所惦记的。
两边只要开打,原因只有一个,吐蕃内部资源不能自给,内乱的可能性大增,必须对外输出矛盾。
两边不打的时候,那自然是因为吐蕃的日子还能勉强过得去,只要日子还能过,谁都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
因为战争是非常大的变数,一个操作不好,会影响皇权的统治力。
而每年从五月开始至十月之间,是大唐与吐蕃边境关系最紧张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麦子熟了,水草丰茂,牲畜膘肥肉厚,是打劫的绝佳时机。
所以皇甫惟明非常清楚,吐蕃用兵,就在四月份,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三个月了。
为了彰显军情紧急,从西北方向而来的驿卒,一日三报,陇右的军情急奏如雪般飞入长安。
严武的事情,在二月中旬的时候,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眉目。
很多证人都还没有抵达长安,侯莫陈超府上下人的指正,因为严武的矢口否认,而无法做为定罪证言。
要给一个人定刑,需要关键证据,只要有人真的看到严武杀死侯莫陈三娘,严武就算不认,也无法逃避。
但是陇右的军情,已经抵达。
眼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
勤政务本楼,
李隆基召见了一班大佬级人物,商量边境军事。
“吐蕃内部兵力过众,分属卫如、约如、叶如、如拉统之,辖下六十一东岱,每年一会盟,去年的会盟是在十一月,紧接着皇甫惟明便上奏,石堡城外围出现大量铁骑,今又有大量急报,可见吐蕃此番动作,是在去年会盟之时决定,”
资历最深的信安王李祎,皱眉指着殿内的一张地图说道:
“既是早有预谋,恐大战无法避免,石堡城为陇右屏障所在,不容有失,应急令盖嘉运往瓜州、肃州、甘州南线布防,以对吐蕃形成压力,迫其主力不能集中于陇右,长安这边,需紧急筹备军需,以保供应。”
说完这话,他看向了李林甫。
李林甫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朝廷各机构衙门,张嘴要钱的时候都只会冲着他来,给圣人修建内库,耗费巨大,今年圣人还要游幸骊宫,宫殿修缮又是一笔大费用,王忠嗣要打,陇右也要打。
我坐在这个位置,真是要难死。
李隆基脸色凝重的点头道:
“金城公主薨逝不足一年,他们就要挑起纷争,朕亦不能容忍,陇右的军需不得贻误。”
说着,他也看向李林甫:
“此事还需右相操劳,勿使我陇右儿郎有后顾之忧。”
要钱的时候,他说话的语气都很温柔。
李林甫微笑点头:
“圣人放心,臣必然尽力筹备。”
他每逢答应这种事情,都是绝对能办到的,所以朝堂众臣在这方面,对李林甫心服口服,不管人家以什么样的方式搞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