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隆基圆盘大佬粗

第一百三十四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页)

“开元十八年,门下省侍中兼吏部尚书裴光庭,修改铨选制,订立了循资格制度,要旨在于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也就是说,从你入仕开始,资历决定了你的升迁之路,只要选满三年,一定升迁,进士及第,是最好的资历,是优先进入吏部铨选的,只要你按照循资格一步一步慢慢来,升迁是必然的,如果不是进士,比如岑大郎,他想要升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那个严迪,卢奂天天想着怎么给安排,就因为人家是进士,守选的官员里,进士是放在最上面的。

岑参笑道:“便是此意,虽然循资格制,已经被徐国公萧嵩奏请罢之,但眼下官员升迁,大部分时候确实还是看资历。”

他这个看资历,其实是寒门集团。

李琩点头道:“萧嵩也是迫于压力,他那个时候是紫薇令,循资格实际上压制了很多官员的升迁道路,底下闹不满的太多,萧嵩也是没办法。”

李季卿在一旁呵呵尬笑,因为若是按照裴光庭的循资格,他爹李适之眼下爬不了这么高。

不历丞簿,便为别驾,不历两畿官,便为京兆尹,不历御史及中丞,便为大夫,不历侍郎及郎中,便为尚书,李适之的升迁之路,看的不是资历,是血缘。

也就是说,裴光庭的法子最后夭折,就是遭到贵族集团的打击,你侵犯的是他们的利益,谁说升官得一步一步来?我儿子偏要大步的往前走。

李琩继续道:

“就因为这个制度其实是有用的,所以虽然罢止,实际上朝廷铨选,还是会着重考量,像岑三郎这样的,就在循资格的范围之内。”

其实就是由国家立法,改为双重标准,顶格门阀还是一如往常,寒门士子继续看资历。

岑参是看的很明白的,他们老家在南阳,也属于两京走廊贵族集团,但却是小族。

一直没有说话的武聡,此刻点头道:

“能不能升官,其实看的是命。”

众人纷纷大笑。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老武家以前也是看血缘,现在嘛,确实是看命,武惠妃就是命理所在,如果活着,武聡就命好,升迁压根不用发愁,看什么资历啊?贞顺皇后是我姑姑,这就是资历!

“裴相,是不是”郭淑疑惑的看向李琩。

李琩点了点头:

“嗯嗯,我应称其为姨丈。”

裴光庭的老婆,就是武三思的女儿,武惠妃的堂姐,李林甫的初恋。

裴早死了,如今媳妇与李林甫的关系,几乎是长安尽知,儿子裴稹敢怒不敢言。

“今朝八府卫士巡山,求玄元皇帝像,但我认为,隋王的机会最大,”岑参这句话不是拍马屁,他还年轻,没经历过官场,脊梁还没塌。

李琩笑道:“怎么个说法?”

岑参笑着解释道:“玄元皇帝乃我李唐始祖,他老人家的神像,岂是外人所能求得?这份机缘定然还是降临在隋王头上,某几可预见。”

你小子会说话啊李琩笑道:

“正因如此,我才如此悠闲,有些人就是不懂这个道理。”

说着,李琩的目光看向武聡,武聡闻言,咦了一声,陷入沉思。

当今世上,不讲迷信的几乎没几个,尤其是道家因国教的原因,很多传说都会特别渲染过,传的神乎其神,是修真成仙必备。

有条件的都入了道教,想着能修成神仙,没条件的拜佛,祈求下辈子过的好点。

所以你会发现,入道教的,都是有身份的人。

“你还别说,真就是这么个道理,”武聡仿佛豁然开朗一般,阴霾尽扫,喜道:

“我就说嘛,圣人为什么要让你出来,感情圣人也看出,这种事情外人是靠不住的,玄元皇帝降机缘,怎么会降给非我道门子弟的人呢?”

“你度牒了?”李琩诧异道。

度牒在大唐,是非常困难的,还需有落籍的道观同意,这个道观在宗正寺还得有备案,需要被朝廷承认才行。

道士度牒有出世和入世两种,入世就是李琩这类,该干嘛干嘛,不必修行,不必功课,有谱牒,但没有道号。

武聡一脸骄傲道:“年初在东明观度牒。”

岑参顿时露出一副羡慕的表情,东明观就在长安城普宁坊,每年的度牒名额就一个,没曾想今年的已经被武聡给占了。

这玩意特别抢手,因为一旦度牒,等于与皇家走的更近了,如果皇室是赵家人,那么度牒就是伪赵家。

李季卿人家就很容易了,宗室成员生下来就是道门子弟,再说了,他们家在长安还有一个专门供奉的道观:贞观初,因太子承乾有病,敕道士秦英祈祷获愈,在崇化坊立龙兴观。

郭淑好奇的看向丈夫:“郎君度牒何处?”

“上清宫,”李琩淡淡道。

“嚯”众人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坐落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上清宫,是道教祖庭所在,乃玄元皇帝著书炼丹之地。

李琩小时候,那是一直被认为是嫡子的,他度牒的地方,只能是祖庭,别的地方不敢给他度。

他现在要是肯出世,基哥都能在长安给他划块地方,专门建一所道观。

“岑三郎认识李白吗?”李琩问道。

岑参摇了摇头:“久仰大名却未曾谋面,不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友,孟襄阳。”

“可惜了,如此人物,竟已仙逝,直教人抱憾,”李琩感叹道。

玄宗一代的大诗人,很多都与孟浩然有所交集,甚至彼此相识,也是通过孟浩然中间牵线。

其中只有李白和王维,怎么都不对付,老死不相往来。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识孟浩然呢,因为他住的那个地方很特别。

襄阳,位于长安进入荆襄、江南和岭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大唐仅次于两京走廊的第二大道路系统,也就是开辟于商末周初的武关道。

孟浩然住在这里,因其热情好客,喜爱结交朋友,自然是交游广阔,也是当下很多顶级大诗人心目中的老大哥。

提起孟浩然,岑参明显变的伤感起来,似在回忆与孟大哥的点滴过往。

友情,是大唐盛世无所的标签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