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你别告诉别人(第2页)
“我和咸宜去劝,杨玉环一旦封妃,我们兄妹最不能接受,”李琦咬牙切齿道。
他是装出来的,其实李琩已经跟他和咸宜提醒多次,杨玉环将来名分不会低,他们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
咸宜口口声声的“贱人”都改了,如今也称呼太真了。
“很好,吾弟尽管出面,孤这边也会着手安排,万不能让那个女人,窃居妃位,否则便是我等之耻,”李绍脸色铁青道。
他比李琩反应更大,因为他妈妈,才是个贵嫔。
你没有追封我妈,却要封儿媳,我草你祖奶奶的。
等到李琦离开之后,韦妃叹息道:
“十八郎这些年受的屈辱也太多了,也真是难为他一个人在外硬撑,今后我夫妇二人,要多帮衬点,你恨惠妃,但十八郎并无过错。”
李绍点了点头道:
“他是真废了,怪不得出嗣之后,又是左卫,又是金吾卫,外人看起来好像父皇多么厚待他,实则是在欲盖弥彰,兔死狗烹,孤真担心将来也是他这样的下场。”
“不会的,”韦妃赶忙道:
“父皇再怎么压制东宫,也绝不会动易储的念头,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没听说过史书上,哪一朝有两个太子被废。”
“呵呵我太了解他了,”李绍双目无神道:
“你还没听过史书上哪个皇帝抢儿媳呢,他不照样干出来了?一日杀三子,其中一个还是太子,废皇后,杀惠妃,他都做了。”
韦妃浑身颤抖,瞪大眼睛不能置信道:
“惠妃是是父皇”
李绍叹息一声:
“我不敢保证,但我当年曾费工夫暗中调查过此事,所以有此猜测,这些年来更坚定自己猜的没错,三庶人的案子他推给了武惠妃,说是惠妃假传圣旨,召李瑛他们入宫,呵呵圣旨是一个妃子能假传的?中书省、门下省都要勘核,还要面圣确认之后,旨意才能颁发,惠妃是胆大跋扈,但绝不敢假传旨意,中书省那帮人也不是吃素的,真假一眼可辨。”
“这这是为什么?惠妃当年可是后宫独宠啊?”韦妃神情震撼,无法消化这道信息。
她的嘴巴超级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拎的清清楚楚,也正因如此,李绍才敢跟她说这些秘辛。
“因为父皇需要一个无能的太子,好让他可以继续稳坐帝位,”李绍面容呆滞,自嘲笑道:
“我的母亲位份低,我在十王宅里,也从来都不是被看好的那个,但是李琩不一样,他的支持者太多了,你再看如今哥奴的权势,这样的权势配合东宫,换做是我,我也睡不着啊。”
韦妃呆若木鸡,只觉身处皇家,可谓如临深渊,一个不好便是万劫不复。
这里没有亲情的,父杀子,子恨父,父子人伦在这里就是个笑话。
李绍深吸一口气,恢复神态,目光冷冽道:
“我一定会将这个位置坐稳,谁也别想从我手中抢走,他也不行。”
李琩在南边游山玩水,不亦乐乎,似乎寻找道祖神像已经不是一件差事,而是一份机缘。
一份非他莫属的机缘。
张萱给侯莫陈三娘作画,虽然没有最终完成,但当时却也参照永王妃的模样,有过几篇原稿。
这几篇原稿可要了命了,因为画稿中的女子形象,被人给认出来了。
这就是张萱的牛比之处。
严武当年私奔外逃,沿途都走驿站,相当于后世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只有在驿站,你才可以更为快捷方便的获得饮水食物,以及马匹的草料。
所以两京走廊,还有洛阳至江淮的水陆驿,有不少人见过这小子。
一来穿着谈吐不凡,再者,个子太高,在江淮一带特别醒目。
陆陆续续有七十多人,已经抵达京师,大理寺安排这些人观看原画稿,以此指认严武。
其中有六个人,声称见过严武与画中女子在一起。
这下好了,张均兴奋了,直接就带着人往隋王宅,要将严武带走。
咸宜是当下大唐的所有公主当中,最难惹的,李隆基和武惠妃将她宠上了天,以至于性子非常跋扈,律法在她这里形同虚设。
“七十四人,只有六人指认,那不是还有六十八人认为所画非人吗?”咸宜站在王府外,脸色不善道:
“这样的证据你们都敢拿出来?”
张均不愿与咸宜胡搅蛮缠,所以这次出来,将他的弟妹宁亲公主给请来了,宁亲公主带人负责缠着咸宜,他带人负责抢人。
一时间,安兴坊闹出极大的动静,两边直接动上手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十六卫当中,有两卫未设大将军,由李林甫摄大将军事。
左右领军卫。
很快,领军卫来人了,说是奉右相令,将严武带走,案子由大理寺移交御史台审查,直接将张均的权利剥夺了。
至此,张均意识到,自己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即将无缘了。
因为李林甫此举,无疑是要庇护严武,打算翻案。
但是他不死心,于是直接去了兴庆宫告状,说李林甫无视律法,肆意移交人犯人证,与严挺之结党营私。
当下的朝堂虽然派系林立,但够资格跟李林甫斗的,也就是东宫了,东宫还是占了个储君的优势,否则根本不是李林甫对手。
张均明显不是那颗菜。
他见到李隆基之后,李隆基直接甩锅给李林甫,让张均自己去找李林甫商量。
中书门下,张均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滚”这个词。
圣人都不曾辱骂我?你个哥奴敢如此轻视于我?
盛怒之下,张均撸起袖子就打算揍李林甫,结果被人给拖下去了,李隆基得知之后,治了他一个以下犯上之罪,罢了他的户部侍郎。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严挺之这下子,算是彻底被钉上了右相党这个标签,李隆基是否介意,谁也不知道。
三月二十,
严挺之进入尚书省,担任吏部尚书,王鉷因营造有功,接任张均留下来的户部侍郎。
王鉷已经跟着杨慎矜,投靠了李林甫,从户部司员外郎跳级至侍郎,符合循资格,所以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