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配方的作用

 这时期鱼雷战斗部的装药普遍是tnt。

 对于普通炸弹或炮弹而言tnt已足够,不需要改进,甚至tnt在这时代还相当先进。

 (注:tnt被用作炸药大概是在1907年左右,在此之前使用的是苦味酸,而tnt的发明后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用作亮黄色染料,它的作用是染棉花、丝稠,甚至头发)

 (上图为tnt染黄的头发,当时它叫“托尔”)

 但如果用在鱼雷上,tnt就不一定够了,原因是鱼雷要千方百计的节省出空间以便携带更多的压缩空气。

 最先想到改进炸药的是德国,他们在1907年将60%的tnt和40%的六硝基二苯胺(hnd)混合,发现其爆炸威力比100%的tnt装药强7%。

 这意味着要炸穿同一艘战列舰,鱼雷装药体积可以减少7%左右。

 这是德国的军事机密,此时协约国还不知道这些。

 然而,夏尔却知道更先进的配方,二战后期使用的鱼雷装药sw9a:50%tnt,10%六硝基二苯胺,5%硝酸铝,35%铝。

 其中的重点是铝,它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爆炸威力会比100%tnt装药强70%左右。

 再加上铝的密度又接近tnt两倍,因此用这种配方的战斗部,装药量几乎可以减少一半。

 如果再把燃料改成燃烧值更高的十氢化萘,鱼雷射程就能轻松翻倍甚至更远。

 (注:二战时期使用这种装药和燃料的鱼雷使用44节高速时可以达到6公里射程,20节低速甚至能达到14公里射程)

 这些改进方案都不难,重点在于配方。

 知道配方不过就是找到这些原料,不知道配方就算想破脑袋也没用,还得一点一点的试验各原料的配比。

 夏尔没打算这么快给出答案。

 主要是法兰西在鱼雷方面没多大的需求,德国海军那边有英国撑着,夏尔改进鱼雷最终目的是为了压制英国海军,那是长远打算,不急。

 同时,夏尔认为给韦尔斯的东西应该要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来,这样才能把他吊住持续支持自己。

 如果一次性把所有技术给这家伙,资本家的本性就是转身不认帐,又会站在施耐德一边了。